在北洋军阀执政时期,北洋内阁委任行伍出身、识字不多的王振元为湖北省的督军。有一次,某师范学校举行开学典礼,请督军演讲。那一天,他全副戎装,威风凛凛,健步到了会场。顿时,全场暴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他微笑着示意大家坐下。校长陪他一同上台,他提高了嗓子,慢条斯理地即兴演说起来:“各位,大家都是学生,是学文化的,这很好,不像我是学武化的。有人说我王某是大老粗,‘目不识丁’,未免太瞧不起人。好吧,我就写个‘丁’字给大家看看。”他右手在腰间抽出指挥刀,边划边说:“一横,一直(竖),一大钩!这不是个‘丁’字吗?”这时全场一阵大笑。原来他那一钩,不是向左提,而是向右提。王督军以为是自己说话风趣惹人发笑,就讲得越发起劲了,他目光扫视全场,继续发表议论:“现在,我们要办教育,要以教育为前提,大家说对不对?”台下齐声回答:“对!”这时,他左手叉着腰,右手做手势,边做边解释:“比如说,我骑的马,没有前蹄(前提),怎么能跑呢?”台下又是一阵笑声。
王督军关切地问:“你们都是师范生吧?”台下齐声回答:“是!”他转过身问校长:“师范生毕业了干什么?”校长起立回答:“学生们毕业以后,分配到各地学校去教书。”王督军恍然大悟似地说:“对!对!师范师范,教书吃饭,一碗青菜,不咸不淡。嗯,不知道你们读过孔夫子的书没有,他老人家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唉,我劝你们毕了业改改行,行不行?”此时台下一片沉寂,空气像凝固一样。
他干咳了一声,又解释说:“现在只作兴留洋生,你们看那些当大官的,有上百个人留过洋,所以叫百(北)洋政府呗。你们要是毕业先留洋,那该多好。比如说先去留汉阳,再去留洛阳,还可以留南阳,还有东洋咯,西洋咯,都可以去!到时候成了留洋生,混上一份洋差事,就有洋钱花,能过洋日子,你们说好不好?”此时,台下没有回答,只是哄堂大笑。
王督军演说完了,兴致勃勃地走下台,边走边问陪同他的校长:“我今天的演讲怎么样?”校长只好憋着气说:“督军的演说,生动得很,所以学生们越听越爱听,越笑越想笑。”王督军满心喜欢,煞有介事地说:“我每次演说,都不要师爷起稿,完全靠我自己想,今天我讲了这么多话,我只想了两天两夜,就想好了。”校长发出一声苦笑,敷衍道:“督座真是文武双全。”
王督军的这次演说,真是牛头不对马嘴,大煞风景。其最大的失误是文不对题,净说废话。演说要注意场合,注意听众,从而确定演说的主题和目的。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对不同的人和事讲话,那么就应该说对景的话,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看场合,不顾具体的对象,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这样无的放矢,就失去了演说本身的意义,甚至产生负效应。面对着师范学校的师生们,演说的内容是什么呢?很明显,就是要多褒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讲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责任的重大,激起师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根据具体的场合和对象所要规定的主题,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舍此无它。而这位王督军演说一开始就误入歧途,当众为自己辩护起来,一番拙劣的表演之后,似乎提到“教育”问题,结果又用一个似是而非的比喻岔开了。好不容易回到正题上来,又冒出一连串不合时宜的谚语,说什么“师范师范,教书吃饭,一碗青菜,不咸不淡”、“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如果这是用来说明教师生活的艰难,待遇的低下,反衬出教师职业的崇高的话,也有些过分了。但他不但不是反衬,而是出人意料地为自己的“观点”——劝大家改行作论证的。不错,自古以来,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是偏低的,但仍有不少有识之士投身于教师的行列,在他们心目中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王督军面对着师范学校的师生这样说,就使他们大失所望,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台下的反应是“一片沉寂,空气像凝固了一样”。自此,王督军应该是有所察觉了,可是他不但没有察觉,反而变本加厉,不仅要学生们改行,而且连改什么行都想好了,那就是留洋(阳)“吃洋饭,混洋差事,过洋日子”。真亏他想得出来,全然不知他到这里来演讲的目的是什么,而是唱反调,反其道而行之,结果是废话连篇,离题万里。
另外,在语言表达上也是非常拙劣,暴露出他不学无术,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一窍不通的本来面目。突出的一点是望文生义,出了许多笑话。“目不识丁”本是形容连一个字都不认识,或者形容字识得很少,“丁”不是特指,而是泛指,具有语言的概括性特点,王督军竟作字面的机械理解,并大作表演,显得滑稽可笑。像“前提”本指事物发展的先决条件,他却理解成“前蹄”,真是风马牛不相及,最可笑的是他把“北洋政府”理解成“上百(北)个人留过洋,而组成的政府”。“阳”和“洋”分不清,如果他懂得一些汉字的基本常识,就不会从形式上去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了。
王督军也想把演说做好,说得生动,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由于从内容到形式,从立意到表达上的谬误,使他的演说归于失败。这也告诉我们,演说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是交际的艺术。必须要努力学习演说的基本知识,才能使之在社交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最根本的,就是在公众场合说话和与人交流时,尽可能少说废话,多说些有用的话。要知道,废话太多了,就相当于“牛头不对马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