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对方着想,拒绝也能成为艺术

当你去求别人干一件事,而对方不肯时,最令你难堪的往往不是事情没有办成,而是自己遭到拒绝,丢了面子。

当别人求你一件事时,你不好意思拒绝人家,是因为你怕伤了人家的自尊。然而,学会拒绝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历史上很多成功的领导人都精通拒绝的艺术。在对有求于他们的人说“不”的同时,还能给足对方面子。19世纪英国首相狄士累利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

狄士累利当政期间,有个野心勃勃的军官一再向他请求加封为男爵。他知道此人才能超群,也很想跟他搞好关系,只是,这位军官还不够加封条件,狄士累利实在无法满足他的要求。

有一天,他把军官单独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对他说:“亲爱的朋友,很抱歉我不能给你男爵的封号,但是,我可以给你一样更好的东西。”

狄士累利放低声音说:“我会告诉所有人,说我曾多次请求你接受男爵的封号,但都被你拒绝了。”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众人都称赞那位军官谦虚无私,淡泊名利,对他的礼遇和尊敬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位男爵。军官则对狄士累利充满了由衷的感激。后来,他还成为了狄士累利最忠实的伙伴和军事后盾。

从狄士累利拒绝给军官男爵称号却又让军官非常感激的处理手法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小徒弟跟着师傅学做木椅。学成后第一个月,徒弟的主顾是位年轻的客人,椅子做好后,年轻人却埋怨椅子做得小了。这下小徒弟可慌了神儿,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师傅见状,连忙过来跟年轻人说:“小不占地方,您可以随处放置,这样也是为了给您节约成本,既精致又实惠。”年轻人想想觉得有道理,便高兴地交了钱拿起椅子走了。

第二个月,徒弟的客人是个中年人,他对着椅子端详了半天:“这椅子做得大了点吧。”小徒弟听后急出了一身汗,还是师傅过来微笑着说:“您心宽体胖,这椅子正是为您特意做的,再说,放在您的豪华大厅里,也显得落落大方不是!”中年人听了很满意。

到了第三个月,有个农民来订做椅子,徒弟心想这次一定要精益求精,不能再让客人挑出毛病来。可万万没想到那农民对地道的工艺一句称赞的话都没有,还一个劲儿地抱怨工期太长了。这下徒弟又不知所措了。师傅却乐呵呵地说:“慢工出细活儿,为了出精品,我们宁肯为您多花点时间。”农民一听,很快转怒为喜,满意地交了钱,把椅子带回去了。

第四个月接到一个商人的活后,徒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加快了进度,很快就把椅子做好了。然而,这位商人却嫌完工得太快了,担心做工不好。徒弟正无从申辩时,师傅走过来不紧不慢地说:“您的时间我们可不敢浪费,您的时间就是金钱啊,我们为您加班加点,紧赶慢赶,这才完工咧。”商人听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快就把账给结了。

这位师傅根据不同的情形,说了不同的话,结果让顾客的不满转化为了满意。从师傅给客人们的话里,你能获得什么启示吗?

其实,狄士累利和那位师傅能够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明口才,令听者感觉非常满意,原因是,他们的话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的!

在政治场合,你要化解纠纷,你要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获取对方的心,而只有你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首先为对方的利益着想,他才会心甘情愿地站在你的一边,为你的成功助一把力。

在生意场上,顾客就是上帝,而上帝有着不同的层次和需要,如果我们在向上帝提供精美商品的同时也能运用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形式满足一下他们的心理需求,就会使我们得到双重的收获,既让上帝买去了商品,又赢得了他们“下次再来”的可能,或许他还能成为我们的义务宣传员,帮我们赚取更多的利益回报,而这个回报的成本只是我们站在对方立场上说的一句适宜得体的话,甚至只是一个微笑而已。

你要想把事做到位,首先就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问题,替对方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