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时说话交谈时,有些人总喜欢抢别人的话。当别人正说得好好的,冷不丁的这人就把人家的话给打断了,然后自己毫无顾忌地发起言来。
试想,如果你正在说话时,突然被别人打断了,你心里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呢?
通常情况应该是,你的心里非常气愤,但若你的修养比较好,还是能够克制自己,让那个抢话者说下去的。不过,那个抢话者在你心里肯定会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同理,如果你抢了别人的话,在交谈中喧宾夺主了,你在别人心里也会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的。
当然,不但在说话上尽可能不要喧宾夺主,在行为举止上就更不能那样做了。
19世纪时的英国尚处在鼎盛时期,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使臣们也有恃无恐,在与各国的交往之中,摆出一副“霸主”的强蛮姿态,因而引起东道主强烈的不满。有一次,英国新派遣了一位公使到玻利维亚去赴任。作为玻利维亚这样的小国,对英国公使的到来,自然十分恭敬。国王命令设宴款待,亲自陪宴。在宴会上,这位英国公使以为是强国之宾,目空一切,丝毫不把东道主放在眼里,该履行的礼节也不履行,举止粗鲁,使得国王十分难堪,大大伤害了东道主的自尊心。国王一怒之下,拍案而起,下命把这位傲慢的英国使臣带下去,剥光他的衣服,叫他光着身子走出首都拉巴斯城,让他蒙受了极大的羞辱。因为这件事英国和玻利维亚之间还差点引发了一场战争。
这位英国使臣所犯的错误,就是“喧宾夺主”,或者叫“强宾压主”,这是交际中的大忌。在有些交际的场合,交际双方是有主次之分的,主和宾就是其中的一类。这时作为宾客要有对主人的尊重意识,明白自身所处的宾客地位,从而注意以宾客的言谈举止来规范自己。作为主人来说,他是居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拥有“居家优势”。这时候,他的自尊意识比较强。不管他在国际上、社会上的地位如何,他们在待客上自然处于东道主的地位,对交际活动有主导的权利和义务。他希望宾客支持理解并尊重自己,维护主人的声誉和地位。而对于客人来说,不管你的地位多高,权势多大,知识多广博,一旦去作客,就应充分意识到你的身份是宾客,应该充分尊重主人的安排,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主人。不可以盛气凌人,甚至卖弄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成为受主人欢迎的客人。这位英国公使正是没有充分尊重东道主,缺少宾客意识,才遭到这样的侮辱,有了这样的下场。
可见“喧宾夺主”是交际的“毒瘤”。切忌“喧宾夺主”,应该成为现代交际中的原则,不然的话,沟通就无从谈起。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喧宾夺主”的交际失误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重演着。
有位发了财的年轻个体户到朋友家做客。贵客来临,主人自然殷勤招待,端茶倒水,热情有加。可是这位个体户一副“大拿”的样子,自恃富有,形容高傲,半躺在沙发上,脚翘在茶几上。主人拿香烟给他抽,他却不屑一顾地说:“你这破烟能抽?来,抽我的洋烟!”主人立刻就受不了,沉下脸说:“哥们,你少来我这里摆谱!烟不强是我的心意,你要觉得对不起你这个阔佬那就请!”这位青年的脸唰地红了,忙解释绝无小瞧的意思。但从此两人关系明显疏远了。这是家里的“喧宾夺主”现象。
有一位老干部乘火车,没买到卧铺票,一上火车,就派头十足、趾高气扬地找到列车办公室,以命令的口气要列车员为他解决卧铺问题。列车员面有难色地说:“现在卧铺已满,只能等到了沈阳后才可为你解决。”这个老干部火了,随手掏出工作证:“什么?我是国家干部,这么大岁数,身上还动过手术,连张卧铺票都解决不了?今天你不马上给我解决,我就坐在这里不走了。”说着,便蛮横地闯进办公室,坐到了列车员的座位上。这下可惹恼了那列车员:“你国家干部怎么啦?国家干部也是人,他也不能随便闯入别人的办公室,今天要是少了钱,我找你算账!”这时,车厢里旅客的目光都聚到那位老干部身上,只见他撩起上衣,露出动过手术后留下的疤痕,大声说:“你小子睁眼看看,老子的功劳不是装的,告诉你,我在哪辆车上也没受过这个气,把你的号码亮出来,咱们走着瞧。”旅客们低声的议论声似乎都站在列车员一边,那位老干部见形势不好,便悻悻地溜走了。
平心而论,老干部要求也属合理,可是由于他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宾客”身份失当,因而没达到目的。
因此,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千万不要盛气凌人,做人还是谦虚谨慎一些为好,待人还是低调些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