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别人交流和对话时,如何能够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真诚呢?在受到冒犯时,如何才能不让别人觉得你的还击很傲慢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克制自己”。当然,我们的克制是有条件的克制。
麦金利在就任美国总统时,有一次,他派某人担任税务官,但遭到了许多政客的反对,他们派出一些代表前往谒见总统。其中为首的是一位国会议员,他脾气暴躁,说起话来粗声粗气,一开口就给总统一顿难堪的讥骂。如果换了别人,也许早就暴跳如雷了,但麦金利极力克制自己,听如不闻,一言不发,任他骂得声嘶力竭,然后才用极温和的口气说:“我想你现在的心情可以平和些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力这样责问我为什么这么指派的。但是,现在我仍愿详细解释给你听……”这几句话把那位议员说得羞愧万分,但总统不等他道歉,便和颜悦色地把理由讲清楚了。其实不等总统解释,那位议员已然折服了,他私下悔恨自己不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总统。因此,当他回去报告谒见的结果时,他只摇摇头说:“我记不清总统的全盘解释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负责报告的,那就是——总统并没有错。”
向来为人们所轻视的忍气吞声,竟有着这样的妙用。这是因为发怒、讥讽别人,毕竟是一种粗鲁的举动,只要稍有良知的人,事后都有一种深深的负疚之感,如果你以静制动,一般来说他就会收敛得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调整,倘若你再婉转平和地予以说服的话,那效果就会更好。因此,如果你想制服一个对你大发脾气的人,没有比“忍气吞声”更好的办法了,这在兵法上叫“以柔克刚”。
自然,我们所说的“以柔克刚”,是指在一般的情况下而言。因为人际关系中发生的攻击和污蔑以及合法权益被无理侵占,是有量和质的界限的,超过了道德伦理所容许的范围,就不再属于这里所讨论的范围了。但是,即使事情已发展到了无可容忍的地步,也要照程序诉诸法律,而不可丧失理智,干出不可挽回的事情来,以致由原告变成了被告,那样就悔之晚矣。
我们来看看发生在日本政坛的“马鹿野郎解散”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几乎是一片废墟,此时,吉田茂走马上任,在他7年的任期之内,为日本的战后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吉田茂最具特色的风格,是他浓厚的贵族意识,面临大事常常激发出一股“舍我其谁”的气魄,所以过分自负。1958年2月,日本国会进行当年度预算审议时,一位右派民社党议员西村荣一质询时首先发难:“首相施政演说中对国际形势如此乐观,根据何在?”吉田答道:“目前战争危机已远去,英国的丘吉尔首相,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总统也这样说过,我也这样认为。”西村荣一又咄咄逼人地说:“我不要听英国首相或美国总统的意见。”吉田傲然回答:“我是以日本总理大臣的身份答询的。”这时他已经有些烦躁了,西村荣一却是寸步不让,再以言辞激怒对方:“你不要得意忘形!”吉田也回敬说:“你不要口出狂言!”西村问:“什么是狂言?”如此针锋相对,一来一往,吉田在情急之下,冒出一句“无礼者,马鹿野郎(混蛋)”的骂人的话,怒气冲冲。西村当然受不了,要求吉田茂收回刚才的怒骂,一时,会场的气氛异常紧张。吉田茂总算识大体,强压住怒气,当场表示言语不妥当。
但西村荣一并不就此罢休,他抓住吉田茂的失误,乘胜追击,发动了“吉田首相惩罚动议”,随后在众议院竟然获得通过,这是日本政治史上第一次出现“惩罚”首相的临时动议,对吉田茂威信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12天之后,在野党乘机提出“内阁不信任案”,也获众议院通过。吉田茂只好随即解散了众议院,不久他就下台了。这就是有名的“马鹿野郎解散”事件,成为吉田茂政治生涯中的一大憾事。
从以上的情形来看,吉田茂一时发怒而骂人确实失策。西村荣一是别有用心,咄咄逼人,要故意诱发对方发怒而失态。而吉田茂一时失控而冒出“马鹿野郎”的骂人的话,正中了对方的圈套。从心理上说吉田茂是想遏阻对方的攻势,捍卫自己的尊严,但用发怒骂人的方式却正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授政敌以把柄,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因为失却理智性克制力的自尊,已不再具有它本身的庄严色彩了,却转化为可悲的虚荣。君不见当遭到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人身攻击时,人们会首先从良知上会谴责那些很不光彩的攻击者。然而,当被攻击者大动肝火,采取报复行动,往往是以一种超过对方强度的粗暴方式来反击时,却常常成为众矢之的,也使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严重受损。吉田茂一系列噩运的来临,正是他控制不住自己、怒而发骂带来的恶果。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会遇到这类情况,对方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些侮辱你人格或于你极为不利的话。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理智地克制自己,不能以怒制怒,以骂对骂,那样真是有失身份。当然这种克制需要大度的胸怀、良好的教养,它有助于人们消除感情世界不可避免的、因遭受种种刺激而引起的潜在的危机,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事业的成功。古往今来,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们,无一不是克制情绪的高手。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理性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