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来自“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误会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我们谁也不希望误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了更好地消除误会和避免误会,我们有必要好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为此,我们先看看下面几个误会场景,思考一下造成误会的原因:

误会一:

丈夫自从下岗后,就一直找不到新的工作,幸好妻子有工作,可以维持着他们的生活。这天,丈夫出去求职面试又没有成功。回到家后,他坐在椅子上生闷气。

“没关系!慢慢找嘛!你不要急。”妻子过去安慰丈夫,“我不会嫌弃你的!”

“你不会嫌弃?”丈夫问。

“是啊!你看我嫌弃你了吗?”

“你这么说,就是在嫌弃我!”丈夫吼道。

就这样,夫妻之间的口角就开始了。

误会二:

几个好朋友一起到餐馆聚餐。饭后,服务生端上了咖啡。

当中的一位小姐叫住他:“我要代糖(可以提供甜味的可食用合成化学品)。”

服务生递上代糖,笑道:“小姐,我怎么看您都那么苗条,似乎并不需要用代糖呀。”

“预防大于治疗呀,减肥嘛,就应该早早开始啊!”小姐得意地说,“难道等到吃胖了,再去减呀?到那时候就已经来不及喽。”

服务生笑了笑便离开了。但他立刻又折了回来,问桌旁的一位胖小姐:“对不起!我忘记问您要不要代糖了。”

胖小姐脸色本来就已变得有些难看,听他这么一问更火了:“不用了!我已经来不及啦!”

误会三:

在一个旅行团里,成员都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旅途中,大家有说有笑关系融洽。

“有机会我们一起去西藏吧,我没去过但是很想去。”一个老美说。

“太好啦,”一个中国人说,“我们来给你们作向导。”

“有当地人作向导真是太棒了,”老美又说,“我上次去印度,就有印度朋友作陪。结果一群人全病了,上吐下泻,只有那位印度朋友没病,由他照顾我们。”

“真的啊!”

“没错!你知道印度有多脏吗?我们只喝罐装的可乐,吃煮熟的食物,小心得不能再小心,但最后还是病了,原因是我们用了旅馆的自来水来刷牙漱口,”老美笑了笑,“不过,说不定你们中国人去,不会生病。”

在场的中国人都愣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位中国人很不高兴地说:“喂!你这话什么意思?”

原来非常融洽的旅行团由此搞得关系有些紧张。

这其中的误会都是因为说话不当造成的。表面上看,以上这些例子里,说话的人真的一点恶意都没有,然而,却又实实在在地得罪了人,而且把场面弄得非常尴尬。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说话的人,可能只是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幽默,活跃一下气氛,又或者是毫不在意地提了一句,然而,这却在听者心里引起了很大的不满。

而再深究下去,其最根本原因是:伤了听者的自尊,损了听者的面子!

就像在大自然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你也绝对不会找得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同样的句子、同样的动作,在不同的人心里,却会引起完全不同的反应。比如你说“红色”时,某甲和某乙听后,心里想的红色是绝不可能相同的。还有很多情形下,我们说出来的话,不同的人听了之后,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有时候甚至跟说话者要表达的本意是完全相反的意思。于是,误解便由此而生!

了解到这一点后,你说话还能不小心吗?但问题是,人人都不一样,你又能如何去小心呢?幸而,我们至少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让你在跟别人说话时,可以多几分聪明,少几分傻气和愚蠢。

原则一:伤人自尊心的话坚决不说。如果你看过武侠小说,一定常会读到这样的情节:

两人一番恶斗之后,分出了胜负。

失败者一拱手说道:“只怪我学艺不精,今天栽在你的手上。十年后,我们华山再见。”

为什么那个被打败的人会这样说呢?因为他要保住自己的自尊呀!如果你连这最后的一点自尊都不给对方留,他一定会跟你拼命,最后弄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

跟人打球,打输了,你通常会喜欢说什么?你往往会说自己“学艺不精”、“技不如人”。为什么呢?因为你要面子,说“技不如人”,表示只要你回去练,还能扳回一城。

给别人多留一点面子,人家是会感激你的。如果你连人家最后的一点自尊都剥夺了,后果很可能将不堪设想。

原则二:无法改变事实的话千万别说。

“哇!先生,您要是早点护发就好啦,那么您现在就不会秃成这样子了。”

“哎呀!小姐,你这么漂亮,要是皮肤再长得白一点就好了,你要是早点保养该多好呢。”

“这件衣服真适合你,只可惜你矮了一点,你要是再高两寸,就太完美了!”

……

类似于上述的这些话,你可能经常能听到。问题是,言者无心,听者心里只怕会一百个不满意。

听者会想:你明知道我头发长不回去,天生黑皮肤,本来就这么高,又何必强调一遍呢?既然改变不了,你又何必哪壶不开提哪壶呢!拿别人无法改变的短处来议论是非常愚蠢的。

那么,哪些事实难以改变呢?种族难改变、性别难改变、年龄难改变、身高难改变,甚至宗教和政治信仰也不容易改变。所以在西方社会,大家都知道聊天时,最好别碰这些问题。

碰上难以妥协的问题,好说话的人也变得难以说话,小绵羊也会变成大老虎。

原则三:给人希望的话别人最爱听。当然,有些东西看起来不能改变,但却还是能够作为话题来谈。例如一个胖女人平时忌讳说胖,但去护肤时却能听得进一些关于胖的话——

“小姐!其实你身上的脂肪不是永久脂肪。”

“永久脂肪?”

“永久脂肪就是已经长固定了,拿不掉的。你身上的脂肪拿得掉。”

“怎么拿?”

“您只要每个礼拜来三次,我给您用最新的产品,慢慢推,就可以把它推掉。”

你说,她会不会心动?

这位太太的胖也是既成的事实,为什么现在可以碰,而且对方一碰她就上钩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有了希望。人们常在绝望时,为那剩下的“一线希望”付出最高的代价。

口才最高明的人,永远是最能给别人留下希望的人。

原则四:不要顾此而失彼。说话引起误会的常见情况之一就是,你赞美甲的同时却伤害了乙,使乙对你产生误会。

例如“他是胖子,你是瘦子”这句话就会使嫌自己胖的人产生误会。又假如你是老师,去看一群学生的画展,其中有一个画得极好,你在场上大加赞美,甚至写了幅字送给他,让他得意地挂在画展门口;你是书评家,很欣赏某位作家的作品,于是写了书评,专吹捧那一个作家;你是爸爸妈妈,当着众多客人,赞美自己几个孩子当中的一个……

上面这些例子中的做法,是肯定会得罪人的。你以为自己说了好听的话,讨好了某个人,殊不知,你却在同时得罪了一大批人。切记,赞美他人,虽然是最好的说话方法,但是,千万不要顾此而失彼,否则,必会有人暗自恨你。

总之,在说话时,尊重别人,不要扫了人家面子,这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