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明君康熙皇帝,到了晚年头发花白了,牙齿也已松动脱落。这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但他人老心不服老,听到人说他“老”就很不高兴,所以跟随左右的臣子都深知他的心理,特别忌讳说“老”一类的字眼,从不在皇上面前触这个霉头。而康熙皇帝为了显示自己还年轻有活力,常常率领皇后、妃子们去猎苑猎取野兽,在池上钓鱼取乐。
有一次,他率领一群皇妃们去湖上垂钓,不一会儿,鱼竿一动,康熙皇帝连忙提起钓竿,只见钩上钓着一只老鳖,心中好不欢喜。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鳖却脱钩掉到水里跑掉了,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身旁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光景这只鳖是老得没有门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这时,在一旁观看的一个年轻妃子见状忍不住大笑起来,而且笑个不止,简直是笑得直不起腰来。康熙见了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皇后言者无心,而那妃子则是笑者有意,是在含沙射影,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回宫之后,康熙下了一道谕旨,将那妃子打入冷宫,终身不得复出。到了这个时候,那个年轻的妃子才深深感到后悔了,她叹息着说:“因为我不慎笑了一笑,却害了自己守寡一生,这都是我自己不注意带来的恶果啊。”
为什么皇后在说话时明显说到“老”字而康熙皇帝没有怪罪她,而妃子只是笑了一场,康熙皇帝却怪罪她呢?
首先,是康熙的忌讳心理,他不肯认老,更忌讳别人说他老,这种心理实际是反映了老年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由于上了年纪,在体力和精力上都有所下降,但又不肯承认这个现实,而且也希望人们在客观上否认这个现实,故而一旦有人涉及这个话题心理上就承受不了。
其次,由于皇后和妃子与康熙皇帝的感情距离不同。皇后说的话,仔细推敲一下,有显义和隐义的两个意义,显义是字面上的意义,因为康熙皇帝与皇后的感情距离较近,他产生的是积极联想,所以他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知道皇后是一片好心的安慰。妃子虽然没有说话,只是笑了一笑,但她是在皇后说话的基础上笑的,她与康熙皇帝的感情距离比较远,所以让康熙皇帝产生了消极联想:那老鳖老掉牙衔不住钩子,就像你康熙皇帝一样老而无用,连钓起的老鳖也让它逃跑了。这下子深深地伤害了康熙的自尊心。
自然,康熙因妃子笑话他而给出这样的重罚,暴露出了封建帝王的冷酷。但如果是一个正常的人,别人这样笑话你的缺憾,你也会同样不高兴的。人总是有自尊心的,总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而不希望人们一见面就提自己不愉快的事。没有谁会喜欢别人对自己“哪壶不开提哪壶”的!
人人都不愿意人家触及到自己的憾事、缺点、隐私和使自己感到难堪的事,这也是一般人所共有的心理。因此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和说话交流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交谈时千万不要涉及别人所忌讳的问题,不然就会使人际关系恶化,导致交际的失误。
在生活中这样的失误还真是不少。有位身材比较胖的顾客到服装店里买衣服,她对一件大花图案和横向条纹的上衣感兴趣,售货员劝道:“这种大花带横条的衣服适合瘦人穿,你这么胖,再穿上这种衣服,那不难看死了。”售货员是一片好心,但她哪壶不开提哪壶,触及到顾客的忌讳了!果然,女顾客气得一句话都没说,就走了。
有一个人从小双臂残疾,靠着自己的努力练出用脚趾头夹笔写字作画的本领,他的画被选送到国外展出。某天,一位记者在采访他时竟唐突地问:“你是靠脚趾头成名的,那么我问你,是脚有用还是手有用?”这一问使得那个画家十分恼怒,反问:“维纳斯雕像是以断臂出名的,你说她是有胳膊美还是没胳膊美?”问得那记者瞠目结舌,采访也随之失败。
俗话说得好:“矮子面前莫说矮。”别人有生理上的缺陷、家庭上的不幸,或者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短处,心里已经是够痛苦的了,就别再雪上加霜了。碰上这些情况我们都应该加以避讳,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伤害了别人不说,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的,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而已。
自然,生活是复杂的,由于种种原因,有时说话还非要涉及别人忌讳的话题不可,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讲究语言技巧了。要尽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些,在遣词造句时,要避免那些带有直接刺激感官的字眼,这样就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同是一位较胖的女顾客去布店买花布做衬衫,在选择大花图案还是几何图案上拿不定主意,女售货员根据顾客的特点,帮她选择了几何图案的花布,并且介绍说:“这种大花图案带有扩张感,你穿不太合适。这种几何图案艺术大方,颜色也好,一尺才五角二分,你买七尺就够了,花钱不多做件衬衫穿,能使人显得年轻,瘦溜。”这样顾客听了就很舒服。
切记,在跟别人交谈时,千万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尽量挑别人喜欢听的话题,就算不小心提到了别人忌讳的东西,也要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
讲究避讳能够在人际交往中适应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尽量避免给别人带来不愉快。这是讲文明、有礼貌、修养好的表现,也是显示你高明口才的一大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