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对方:说话的第一原则

说话是有讲究的,绝对是一门学问。当然,这门学问也是有章可循的。下面,我们就来总结那些有着高明口才的人是怎么遵循说话的原则的。

我们先来看看两个类似故事的不同结果。

有位心理学专家兼人际关系大师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的情节非常类似,然而最后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又缺钱了是吗?”看弟弟走进来的样子,哥哥就猜到了。果然,弟弟点点头,他掏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哥哥。

“大哥,这是买房子的资料,最近利率低,我想买个房子……”

“买房子呀!”哥哥点了点头说:“你缺多少?总不会全要我掏钱吧?”

“不会!大哥!您不要把我想得那么糟好不好?我现在只缺30万。”

“30万?我没有。如果18万还行,不过钱都在你大嫂手上。”

“18万也成了!剩下12万我再想办法。”弟弟高兴地把资料塞回箱子,站起身。

“去找你大嫂拿。钱在她那儿,就说我同意了。”哥哥拍着弟弟的肩膀,送他出去。

“他同意了?”大嫂眼睛一瞪:“他先得问问我有没有钱哪!一下子要18万,我哪儿拿得出来啊!我下金蛋哪?”

弟弟被吓了一跳,嗫嚅地说:“大哥说您手上肯定有18万的。他同意了的。”

“喂!我说弟弟啊!18万,我家里不吃饭哪?外面没有等着要还的钱哪?小刚在澳洲留学不缴学费了啊?你告诉你大哥,我拿不出来!他要借你,他自己想办法去!”

于是,在这个故事中,弟弟没有从大哥大嫂手上借到一文钱。

第二个故事的内容是——

“对不起啊,儿子!你明天过生日,老爸却不能陪你过,”老焦拍拍儿子的肩膀,笑了:“挺结实的嘛,没想到一转眼,你都23岁了,还以为你不到13呢!”

今天,老焦急着要到外地开会,由儿子开车送到机场,自己觉得挺得意。

“你过生日,要我送你什么礼物啊?”老焦笑着问道。

“我什么都不要。”儿子说。

“什么都不要?”老焦歪着头看看儿子,“什么都不缺吗?”

“嗯……缺一台笔记本电脑。”儿子微笑着,车子正好驶进机场。

“那好!就送你一台笔记本电脑吧!”老焦很干脆地说:“多少钱?”

“2万块。”

“2万?”老焦没想到那么多,“要2万?”

“新出的嘛,既然买就买好一点的,功能好。”

“2万就2万吧!”老焦把车门打开,接过儿子递来的行李箱,“找你妈拿。”

正要转身走,老焦突然想起什么来,特意叮嘱了儿子一句:“对了,你可要记得别直接跟你妈说。就说‘妈!我过生日,爸爸要我问你能不能送我一台笔记本电脑,他说他没有意见,全听您的。’这样你妈才会爽快地掏钱。”

“有这么严重吗?妈不是都听您的吗?”

“你甭管了,就照我教的去说就对了。”老焦撂下一句话,转身走了。

“什么?他要送你一台笔记本电脑?多少钱哪?”焦太太大吃一惊。

“是我跟他说我需要,一台新型的,2万块。”

她又一惊:“2万?可不少呀!他怎么知道我有钱?”

“爸爸非说要我问您,说您同意了才行。”

“这还差不多,这老家伙居然学会说话了。喏!拿去!这是2万。”

小伙子一怔:“妈!您怎么都准备好了?您怎么知道……”

“你爸爸在机场已经打电话问过我啦!这么大的事,你以为他真敢一个人作主啊?”

结果,儿子很顺利地从妈妈手上拿到了爸爸承诺的买笔记本电脑的钱。

这两个故事的情况其实差不多,为什么结果相差那么大呢?

弟弟去借钱,却不会说话,开口得罪了大嫂。但与其说弟弟不会说话,还不如说哥哥不懂得说话呢。相比之下,另一个故事里的老焦,也差一点儿犯错,因为他也向儿子表示他说了算,要儿子直接找妈妈拿钱。

但是老焦很聪明,他突然想到即使是儿子,也要懂得跟妈妈讲话的方法;即使自己是一家之主,也要考虑老婆的感受,于是他就停下来,特别叮嘱儿子要怎么回去说,而且他还怕这样不够,就自己再打了个电话回家,向老婆报告了这件事情。

老公专门打电话回家,征求自己的意见,以求得自己的同意,姑且不论“老婆是不是真的实权在握”,还是“做个样子”,那焦太太心里能不舒坦吗?

任何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任何人都期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希望自己受到关注。而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就更加重要了。

很多时候,丈夫在家里可以是大男人,你说了算,太太只有听的权利,你确实可以不管她同意不同意,而直接作主。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她没有“实权”,你何不给她一点“虚荣”呢?什么叫“内人”?“内人”就不是“外人”,内人是你的枕边人。你有事情却不让她知道,那她还叫内人吗?而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把“内人”看作“外人”更令人痛心的事了。

如果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夫妻为钱反目,真正的原因可能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真正的原因是“另一半没有顾念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觉得被出卖了”。

想想,前面故事中的哥哥,如果他能像老焦一样,教自己的弟弟怎么去说,又打个电话告诉太太。甚至先不答应弟弟,征求太太同意之后再说,不是要好得多吗?

越是没有“实权”的人,越是想要“虚荣”一把;越是没有地位的人,越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然而,那些不懂得说话艺术和智慧的“傻瓜”,却总是不懂得照顾别人的面子,总是先满足自己的虚荣,因而,他们也就往往在自己傻瓜式的说话方式下,一次次得罪了人,一次次把事情搞砸。

而善于运用高明的说话方式的人,则非常懂得照顾对方的面子,很会满足对方的虚荣心,使听者听了其说出来的话后,感觉非常受用,从而心甘情愿地为说话者效劳。

所以,尊重对方,是高明口才的第一原则。

人都需要被尊重。即使是个门房,今天你请他进去通报一声,也得要对他客客气气。这就是俗话所说的“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和“不怕官,只怕管”的道理。

无论地位的高低,或谁当家、谁作主,尊重对方,永远是说话的第一原则。

“傻瓜式”的顶头上司,在叫下属来自己的办公室时,会这样说:“喂!某某,你几点几分,给我过来一下。”

而聪明的善于说话的上司则会这样说:“是不是麻烦你,几点几分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有些很受下属们爱戴的上司甚至会更客气地说:“几点几分,我在办公室等您”。

试想,如果你是该上司的下属,你听到谁的话后,心里会更舒心更受用呢?

当下属犯了错误,不懂得说话的上司会当着大家的面开骂,而聪明又很会尊重别人的上司则通常会客客气气地把下属请到自己的办公室里,然后关上门,小声地批评教育。如果你是那个被训的职员,就算上司当着大家只是“小骂”,你心里也会老大不痛快,上司一走,你就必欲在背后咒他几句而后快吧?

相反的,假使是后者的情况,你就算挨了大骂,还会心存感激,心想:“领导真不错,他顾及我的面子,可见领导是爱护我的。”

训人,还能让对方心存感激,这就是会做人的上司比“傻瓜式”上司说话方式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