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说废话的毛病
当你说“好”,跟你说“好啦”、
“好嘛”或“好吧”相比,
哪一个更诚恳、更确定、更好?
当然是只说一个“好”!
法国人有则很幽默的谚语:
演讲时没话说了吗?不妨咳嗽两声。
谈情时没话说了吗?不妨拥抱接吻。
但是不可能一咳不止、一吻不止吧?咳完、吻完,还得说话啊!
所以,那“咳”与“吻”真正的目的,是填补空白、减少尴尬和最重要的——利用那时间构想下面要说的话。
◎
请让我骂一句,想一想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说废话,常因为突然不知下面怎么说了。只要多半秒钟就能想起来,于是加上“一个”、“动作”、“的样子”、“的话”这类的废话,拖延那么一点点时间,来想下面要说的东西。
所以,当有人问里根总统问题,里根总统在答话一开始,先说“Well”的时候,那“好”当中有个意思,就是:“好,让我这么答复你。”
当一个人在句子结尾说“的话”,那“的话”的意思,很可能是:“照这样的情况,让我想想该怎么讲。”
当某人说话时动不动就加个“我靠”、“他妈的”的时候,那都可能带有借时间想下面句子的效果。只是如果你分析给他听,他八成不承认,搞不好还回你一句:
“我靠!你他妈的胡说!”
◎
掠掠头发,笑一笑
而当记者硬是在没有必要的地方加“一个”、“做……动作”这些没有必要的词语的时候,一方面可能受别人影响,成为习惯,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必须利用这几个字延长时间,想下面的句子。也可以说,这显示了他的思想速度不够快、口才不够好。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要改掉那些废话,其实很简单!
你可以放慢说话的速度,使自己的思想能跟得上。你也可以到了那个“原来要说废话”的地方,就停一下。为了不太显眼,你还可以清清喉咙、掠掠头发,或歪歪头、笑一笑。很可能不但因此改掉废话,而且给人从容优雅的感觉。
◎
让废话有点变化
还有一个方法是:你并不把废话删除,但让那些废话有变化。譬如你原来说:“照今天开会结果的样子,我们应该立刻进入战备的样子,但是我看大家都没动作的样子,只好由我带头的样子。”
如果你不能把重复“的样子”的毛病改掉,成为“照今天开会结果,我们应该立刻进入战备,但是我看大家都没动作,只好由我带头”,最起码你可以变一变,成为:
“照今天开会结果的样子,我们应该立刻进入战备的状况,但是我看大家都没动作的样子,只好由我带头的状况。”
虽然还是一堆废话,但说两个重复的,总比说四次同样的句子有变化,感觉也好些。而且,当你开始注意换个词的时候,自然能渐渐改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
◎
吗!呢!哇!哪!我不耐烦啦!
谈到废话,还有一种很没有必要,却被许多人使用的废话,就是在一句的结尾加上的感叹词。
你注意听,小孩讲话总在结尾加上“啦”、“啊”、“呢”、“吧”。
为什么?
因为小孩还不太会说话,他们的句子很简单,上一句和下一句的连接不是很好。当他加个语气助词,就表示一句话完了。如同小孩说“牛牛”、“猫猫”、“狗狗”、“猪猪”,都是因为他们语言不成熟,还在学。
问题是许多人一直到大还改不了,在每个句子后面,非加个“吗”、“啦”、“哪”、“呢”、“哇”之类的字不可。加得少还可以,甚至有加强语气的效果,但是如果加得多就不妥当了。
现在,请想一想,你说话有没有这样的毛病?
如果有,尽量改!因为许多这样的语气助词,会给人不诚恳、不耐烦和不信任的感觉。
想想,当你说“好”,跟你说“好啦”、“好嘛”或“好吧”相比,哪一个更诚恳、更确定、更好?
当然是只说一个“好”!
以上谈的都是要改掉的废话,但也有例外,请看下一节。
干!你听我说啊!
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许多人是不是都爱讲“事实上”?
他难道常说谎吗,还是大家都爱说谎?
否则他为什么左一句“事实上”,
右一句“事实上”?
看到电视节目里一位名主持人说笑话。笑话是娓娓道来的——某人独自坐电梯,放了个臭屁,好死不死,电梯停了,进来一位小姐。某人赶快对小姐说:“刚才有人放了个屁……”正说呢,又放了一记响屁,赶紧解说,“这才是我放的!不信你闻闻,味道不一样。”
主持人说到这儿,观众都笑歪了。但是主持人不笑,脸一正,对大家说:“别急!下面还有呢!”看观众止住笑,继续说——某人跟那小姐在电梯里正臭呢,电梯又停了,门打开,外面一群人要进来。某人突然往外冲出去,一边冲一边说:“里面有人放屁,好臭啊!”
全场都笑翻了!
◎
下面还有呢!
那位主持人以说笑话闻名,他说这个笑话,除了内容精彩,还成功在他很能抓住时间与节奏,在该说的时候说,该停的时候停。
想想!如果他说完第一段笑话,在大家都笑弯腰的时候,不等人笑完,就接着说第二段,是不是可能因为四周的笑声,盖过他第二段更精彩的内容?
所以他等,等场子上的“条件成熟”了,才继续说,而且怕大家不知道,特别先强调:“下面还有呢!”
这“下面还有呢”是一种“发语词”,也可以说是为了下面继续说而要大家注意的“提示句”。(在这儿我简称“发语词”。)
◎
制造说话的时机
“发语词”在讲话时非常有必要。
为什么?
因为除非你一个人演讲,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闲聊的时候,如果你贸然地开始说话,一下子不容易引起众人的注意。
于是你前面几句话可能被大家忽略,说话的效果也因此打折扣。
怎样让大家集中注意力听你说呢?
就是用发语词!
甚至连一个人演讲,都可能要用发语词,可以是很强烈地对全场喊:“请各位安静!”可以是像洋人派对里的用茶匙敲酒杯,要全场注意。也可以用比较含蓄的方式,咳嗽一声、清一下喉咙,或敲一敲、吹一吹麦克风。
还有人会站在台上板着脸,不动也不说话,等到大家意识到,彼此做个“嘘”的手势,安静下来,才开口。
无论用什么方式开头,目的都是制造自己说话的时机。
◎
记者为什么总说“那么”?
“废话”式的发语词就这样产生了。
你注意,记者访问,常常在每一句的开头都说“那么”。譬如记者先问:“那天你到哪里去了?”
对方答:“我早上起来,先浇了浇花,再骑脚踏车去附近找朋友聊天,中午在外面吃饭……”才说到这儿,记者就打断他的话说:“那么,为什么有目击者说早上在加油站看到你加油呢?”
对方答:“我不可能加油,因为我才加的……”记者又打断他的话,问:“那么,您是不是能证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加的油,有收据吗?”
记者为什么在每个句子的开头都说“那么”?那是他的口头禅,还是改不掉的坏习惯?抑或是如我前一节说的“记者的反应差,口才不够好,需要靠这几个字来想”?
答案应该是:那属于必要的废话,“那么”算是发语词,用来打断对方的话,也用来作为自己要发言的“提示”。
◎
你听我说啊!
同样的道理,你注意!许多人是不是都爱讲“事实上”?
他难道常说谎吗,还是大家都爱说谎?否则他为什么左一句“事实上”,右一句“事实上”?
那“事实上”如果用在一群人交谈,或上谈话节目的时候,最重要的效果,就是作为发语词,意思是:“请听我说!”
当然有些人更干脆,他直接用“你听我说”、“你知道吗”来做发语词。比较凶悍的甚至加上挥手,甚至拍打别人:“喂!喂!喂!你听我说!”“屁屁屁!你知道吗?”
◎
好了!到此为止
上一节提到的里根总统常爱用的“Well”,也可以是发语词。尤其是地位高的人,譬如你是董事长、总经理,开会时你最大,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还在争呢,你突然大声说:“Well(好了)!”
是不是大家全静下来听你说了?于是你可以讲:“今天到此为止,我已经有了决定……”
相反,如果你不加这么一个“好了”或“Well”,很可能造成你开头的几个字被大家忽略,影响你的权威感。
碰到“那么”、“事实上”、“你听我说”、“你知道吗”、“Well”,或有些很粗鲁的人,简简单单一个字——“干!”
我们都可以说那是为了“提示众人”而用的发语词。那些重复的字,不能算废话。
但是,也如我前面谈过的,为了避免给人你左一句“事实上”右一句“事实上”好像口才不顺的印象,你可以把那些发语词交换着用。譬如你每次都先说“那么”,你可以中间加几个“但是”、“好”、“您认为”、“我以为”之类的词句,或像前面讲笑话的主持人那样,说:“下面还有呢!”
你照样达到了“提示”的效果,感觉却顺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