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牛头不对马嘴

“虾”不等于“瞎子”,

“表”不等于“婊子”。

笑引子

有一年,我跟太太参加意大利的旅行团。

但是我们不一起出发,我先飞到威尼斯,独自在那儿写生一个礼拜,太太再由美国参加旅行团,到威尼斯跟我会合。

当太太的旅行团到达时,由于我已经把威尼斯的大街小巷全摸熟了,所以团员都向我打听好玩的地方。

“我去了一个医院,就在一栋古老的建筑当中,石柱排列的长廊、高高的拱门穹顶,还有幽深的庭院和华丽的‘马赛克’,比那些观光景点更自然、更美。”我指着地图介绍,“不过,我虽然照地图找,还是找不到,后来进一家杂货店,店员又不懂英文,幸亏我机灵。”我做出一个医生挂听诊器又手执听筒的样子,“我用这个动作,那杂货店的小姐就懂了,告诉我怎么走。”

表错情

当天晚上,旅行团的团员们聚集,有位男士迟到,说他因为照我讲的,去找那医院,结果被抓进了警察局。

大家都一惊,问为什么。

“我也找不到,也走进一个商店问路。”那男士说,“里面有个女店员,也听不懂英文,我就想起刘先生说的,做出看病的样子。都怪我,我只想起刘先生说医生听诊,就想到病人的动作,于是我把上衣往上一拉,这时候那小姐就尖叫了起来。”

担心你的肉

再说个故事——

有一天,我去看牙,我太太说她顺便买菜,买完菜就开车到牙医诊所接我。

没想到,原本以为半个小时就搞定的牙齿,居然因为不得不做“抽神经”的手术,而搞了两小时。

知道太太在门口等,大热天,车上又放一堆鱼肉,我一边张嘴躺着,一边着急。

好不容易弄完了,我匆匆忙忙冲出诊所,穿过马路,才跳进车里就对太太说:

“我急死了!担心你的肉。”

太太居然一笑:“有什么好担心?我把车躲在阴影里,不会晒黑的。”

鸡同鸭讲的幽默

有句俗话——“鸡同鸭讲”。这一章要谈的就是这种“牛头不对马嘴”、“鸡同鸭讲”会错意的笑话。

这种笑话跟前一章举的例子不同。

回头想想,前一章的故事里——

把“老师报”误为“老师抱”。

把“抹身了吗?”误为“妈生了吗?”

把“姓胡”误为“幸福”、“姓焦”误为“性交”。

把“酒点了吗?”误为“九点了吗?”

它们不都是同音而异义吗?

这一章谈的则是不见得同音,却因为文法不对、表错情,或前后文联想,造成的笑话。

举几个例子。

笑例子

一、我妈最清楚

有位著名的演员,因为他太有名,他的儿子又跟他长得太像,所以常有人问他儿子,他的爸爸是不是某某演员。

被问多了,小男孩实在不堪其扰,有一天就跟妈妈抱怨。

“这简单嘛!”妈妈说,“以后人家再问,你就说某人不是我爸爸。”

隔天,小男孩在路上又被人拦下来问:

“某某演员是不是你爸爸啊?”

小男孩立刻回答:

“我也以为是,可是我妈说不是。”

二、我爸没了

某人有个傻儿子,从来不知如何应对。

有一天,老子要出远门,就先写个字条,叮嘱傻儿子:“如果有人问我在不在,你就照这字条上写的说‘家父出远门,不在家’就成了!”

傻儿子把纸条供在桌上,一有客人问,就照答,倒也应付得十分得体。偏偏有一天,晚上来客,傻儿子举在油灯下念,字条被火点着了。所幸客人及时帮忙弄灭,把灰烬扫到院子的猪圈里。

隔天,又有客人来。

“爸爸没了!”傻子说。

“什么时候没的?”客人大惊。

“昨儿晚上。”

“现在在哪儿?”

“烧了!”

“葬在何处?”

“猪圈!”

三、你先生真棒

有个“医生娘”,丈夫是著名的妇产科医生。

这一天,她去买菜,突然有个年轻女人在人群里跟她打招呼,一边走向她,一边喊:

“你先生真是太棒了!别人都不行,你先生才两次,我就怀孕了。”

四、性学教授不性

有个教授,在大学开了一门新课——“性”。

但是他回家,不敢跟太太实说,就骗老婆,是开了“电影欣赏”的课。

某日学校里办派对,太太也去了。

“你先生的课,真是太精彩了!”有学生对那太太赞美。

“是吗?”教授夫人笑笑,“他光会说,其实并不喜欢,每次都是我三催四请,到了门口还不愿意进去,才进去就睡着了。”

五、这家完蛋了

一对夫妇,十分热心公益,丈夫每到周末都去监狱教犯人读书,太太则去附近修道院帮忙打扫。

有一天,两夫妻申请新的信用卡,发卡银行打电话调查信用。

两夫妻不在家,是小朋友接的电话:

“我爸我妈都不在,我爸去了监狱,我妈去了修道院。”

六、杂交?

有个在保险套公司做业务的年轻小姐,带了满皮包各式各样的保险套样品,要去参加一个同业展示大会。

到机场迟了,小姐在登机长廊里飞奔,不小心,摔了一跤,皮包里的保险套撒了一地。

小姐一边急着捡地上的保险套,一边不好意思地对四周好奇围观的人说:

“对不起!我正要赶去参加一个大会。”

七、小心老色鬼

某人全家出门旅行,只留一只老狗在家,拜托岳母每天来喂狗和遛狗。

计程车来接一家人去机场。为了怕外人知道家里没有人,不安全,临出门,某人的太太故意对着门里喊“再见”,又对司机一笑:“由我爸爸看家。”

接着,某人气喘吁吁地锁好门,跳进计程车,对太太说:

“好不容易,才搞定老家伙,真怕它到处撒尿,还有往你妈身上扑。”

八、穿睡衣上班

有一天近中午了,门铃响。我匆匆忙忙穿着睡衣出去。

是邮差。

“真不好意思,”我对邮差说,“我穿着睡衣。”接着幽默一句,“你知道吗?这世上有两种人可以穿着睡衣上班,一种是作家,一种是妓女。”

邮差大概因为整理挂号信的单子,没听清楚我的话,这时居然大声笑道:“我太太就是。”

九、见者有份

有一天,我受人之托,为人写了一副挽联,写完正摊在地上看,突然一位老朋友来访。我打开门,他一眼看见地上的挽联,立刻大声喊:

“好极了!这地上的字非我莫属。”

笑点子

牛头要对马嘴

“鸡同鸭讲”的笑话,可能因为上文和下文相接,造成错误的联想;可能因为时间没有同步,造成“对不上”;可能因为相似的发音,造成误解。而在说话的技巧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这种似乎是“无心之误”又是“有心之误”来逗笑。就让我举两个高明的实例,作为本章的结尾吧!

女人与旧车

有一天,举行同学会。许久未见,大家都年逾五十了,女生们正谈到怎样美容抗老,突然有个男生,不知道为什么居然把话题扯到车子上。

“我有辆车子,当年是一等一的,可是开上十年,就麻烦了,怎么打蜡、保养,它看起来就是老。椅子坐起来没弹性,吐出来的气有怪味,而且费油,新车一加仑跑十几公里,这老车不但跑不快,还更费,一加仑跑不到七公里。”老男生笑笑,“更糟糕的是,老车钣金都松了,特吵!里头吵,外头也吵,活像交响乐团。最要命的是,有时候你急它不急,硬是不能发动。”

这时有个女同学,杏眼圆睁,厉声问道:

“你,是不是话中有话?讽刺我们老女人。”

那老男生马上猛挥双手:

“我对天发誓,绝没半点讽刺的意思。车老了,是不容易发动啊!”

不准摸乳房

有个老朋友,夫妻吵架吵到我家。

“他讽刺我!”太太没好气地说。

“我不但没讽刺她,而是疼爱她。”先生一副无辜的样子,“我很有情调地摸她,她居然不解风情。”

“谁让他摸我咪咪!他又不是不知道我没咪咪,自卑。”太太说。

“我没摸你咪咪啊!”丈夫摊摊手。

“你就摸了!”太太喊。

“可是我没摸到啊!”

“你听!他是不是讽刺我?”太太叫了起来。

这两则真实笑话,都很含蓄,也都有“言外之意”,请细细回味。

至于更辛辣的“讽刺式”和“攻击式”,请看下一章。

讽而不刺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