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宏印
信仰佛教,修学佛法;对于当今的每一位佛教徒而言,它所面临的问题,真是千头万绪。除了学佛者本身的人生经历及生命抉择种种层次的难题外,更困难更迷惑的是,当今佛教宗派繁多,法门多样。佛教历史悠久,时空演变广泛而辽阔,佛法的延续,因缘无常,条件组合,承传相续和合而无我,可能由量变而渐渐演化到质变。
对一位不是专业环境专业研究的普通佛教徒,面对如此庞大博杂的"历史佛教",要他透过学术研究、文献考证,从南北传、大小乘、显密之间、禅净关系等等有关教义、教史、教制作广泛理解,而后有系统有次第的抉择佛法的了义不了义,是究竟或方便,这样的研究理解佛学佛法,对广大多数的佛友而言,显然是缓不及急的。
另有一些佛教徒,认为佛法的可贵处,在于生命体验的修持,学术文字,说食不饱,舍闻思的胜"解",单刀直入,专务专"修",于是急证速成的法门,又风靡教界,一时之间,既身成佛,次第证果,又随处可闻。如此邪正难分,佛魔难明,其专修速成而走火入魔,误己误人,害家害国,因修行而误入歧途,执迷难舍,显然也是病急乱投医。
对于佛法的修学,我向来主张,尊重学术界研究的业绩,在此基石上,再次的修持与体验。所谓解行并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笔者今年春,应纽约佛教会之邀,赴美宏法,得以认识嘉陵居士,相处数日,相知俞深,知道嘉陵居士,在多年对佛教做广泛的研究后,近日更以"原始佛教"为深入讨论,尤其以《阿含经》的"四念处"修行"方法,嘉陵仁者于此再三至意焉!其研究理解及修持体验,真可说是解行双资,教证两得;而其悲心愿力,不忍正法衰,不忍友情苦,又是性情中人,古道热肠,充分流露于其文字三昧中!笔者接获其书稿,一字一行,通篇细读,为之喜欢,为止惊叹,为止共鸣,真是领略到法喜道乐。
嘉陵居士的《念处今论》,开宗明义,指出佛法的目的------世间忧悲苦恼的止息,又透过历史文献的厘清,回归原始佛典《阿含经》的核心思想---------缘起论。把握四圣谛,融通八正道,又直接依四念处而切入,推陈出新,回应当代人生活环境及生命苦恼处,亲身贴切,深入浅出,举例易懂。对于佛法因不断演变而形成的神秘主义及玄学化,以及修行偏取唯心论或流于形式的种种流弊,剖析深刻言之有物,切中时弊。其书中所言,虽片言只语,确足以发人深省,吟咏再三。
我明确的相信,此书的发行,对于目前世界佛教徒,因修学佛法而引起的障碍与困惑,将提供一条清楚的实践之道及修学次第。读者诸君宜细心品尝,破疑起信,亲身体证,冷暖自知,当信我的所言不虚,是真语者,是实语者,是如是语者也。
1992年12月初于台湾嘉义海印精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