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是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说话方式,它可以活跃气氛、调节情绪、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并能使语言更具魅力。但是,开玩笑时,必须注意内容是否高雅,如果内容过于庸俗,会适得其反,伤害他人的自尊和感情。所以开玩笑时,我们要注意分清场合,把握好尺度。
有一位钢琴家,一次在歌剧院演奏贝多芬的名曲。由于天气寒冷,进场的听众并不多,剧场内一半的座位是空着的,而前来聆听演奏的听众也左顾右盼,心中似乎有所不安。
这种情况出乎钢琴家的意料,为了化解尴尬的局面,钢琴家开了一个十分幽默的玩笑,他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因为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双份的赏乐座位!”听众们一听,顿时笑了起来,立刻愉悦地聆听演奏。
由于钢琴家的一个幽默玩笑,使听众立即感到轻松、愉悦,而尴尬的局面也在欢笑声中顿时化解。但是,如果开玩笑没有掌握好分寸,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刘冰彤是公司的一位非常优秀的职员,人长得漂亮,心眼儿也好,而且非常活泼,常常是大家的开心果。但是,如此端庄大方的她最近却老挨老板的批评,这让她非常郁闷。
前不久的一天,刘冰彤加了整整一夜的班,第二天又早早地来到了公司。可是老板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狠批,说她没精打采的,怪不得工作老出错呢等等。无论刘冰彤怎么解释,老板就是听不进去,她只能怀着满肚子的委屈低头认错。之后她请教了公司的一些老员工,别人悄悄地问她:“你是不是以前对老板言语上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啊?”
这时,刘冰彤才如梦初醒,平日里她看老板脾气非常好,说话又和蔼,她常常和老板开玩笑。记得有一次,老板来公司的时候,穿了一套非常笔挺的西装,大家都在一边不断地称赞老板穿西服多么好看,只有刘冰彤在一边笑着说:“样子不错,不过好像是去年的款式啊!”当时,把老板弄得非常尴尬。就在前天,一个客户和老板在谈生意,签完合同后,客户不断地称赞老板的签名非常漂亮。这时,正好刘冰彤进来了,笑着说:“能不好吗,我们老板为此整整刻苦练习了三个多月呢!”记得当时老板的脸色特别难看。
现在想起这些来,刘冰彤真是后悔莫及啊!由于平日里自己口无遮拦,让老板尴尬、难受,怪不得自己工作做得再好,却总得不到提拔,还经常挨批。
没错,开玩笑的确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可以拉近心的距离,特别是老板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更加可以方便交流。但是,玩笑如果开得过了火,开到攻击和揭露别人的痛处和隐私的地步,就让别人感觉很不愉快,甚至出现更坏的结局,所以千万不要随便和别人开玩笑。
有一次,美国总统里根到国会参加一个会议。在开会前,他为了测试麦克风是否已接通,于是信口开了一个玩笑。他说:“先生们!请注意!5分钟后,我们将对苏联进行轰炸。”此话一出,全场哗然。后来,苏联针对此事提出强烈抗议,使里根感到十分难堪。
由此可见,开玩笑如果过度,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开玩笑时,我们必须考虑听者的特性。由于每个人的性格、身份、心情都不相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同样一个玩笑,也许你可以对此人开,却不一定能对另一个人开,这正是开玩笑的一门学问。
一般来说,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司开玩笑,晚辈不宜同长辈开玩笑,健全人不宜同残疾人开玩笑。即使要开一些玩笑,也只限于博君一笑,并要暗含尊敬、褒扬,不能放肆、轻佻,切忌揭人之短,尤其是残障者的短处。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缺陷已经讳莫如深,如果再刻意针对某种缺陷开玩笑,对方会认为你是有意羞辱,甚至造成恶言相向的局面。
有一次,几个同事在工作之余,凑在一起聊天。段小徽前几天刚刚配了一副眼镜,于是她高兴地说:“你们看,我戴眼镜好不好看啊?”“好看,好看,真是太漂亮了。”大家都随声附和着给予了赞许。这时候,同事王大彪想起来一个笑话就随口说了出来。
“有一个老小姐到鞋店去买皮鞋,她试穿了好多双,但是没有一双是合脚的。于是店内的老板便蹲下来给她量脚的尺寸,这位小姐是个近视眼,她看到老板光秃秃的脑袋,以为是自己的膝盖露出来了,便赶紧用裙子盖起来。这时候,只听到老板说:‘怎么了,保险丝又断了?’那位小姐生气地骂道:‘流氓,不要脸!’”
紧接着一阵哄堂大笑,谁知,从那以后段小徽再也没有戴过眼镜。而且再也没有和王大彪说过一句话。
其中的原因不说别人也能知道。王大彪只不过一时想起了一个有关戴眼镜的笑话,并没有存心要攻击段小徽,但是对于段小徽来说别人笑她是个近视眼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还影射她是个老小姐,让她受不了。
当然,大家聚到一起,开个玩笑,活跃气氛,原本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如果玩笑开过了火,使人难受,让人尴尬,那就失去了开玩笑本身的意义。总之,开玩笑应是善意逗乐,借以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而不是恶意取笑或是占人便宜。所以,我们在开玩笑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