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职员,工作年限不长,但能力很强,深受领导赏识,很快被提升为部门主管。但是下属中有位老职员,仗着自己资格老,以前有功劳,对他不服,让他很难办。每个人都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对别人不服气是正常心理。
爱倚老卖老的同事,在组织里通常是年资够久、经验丰富却升不上去的人。不过,这样的人除非是过度吹嘘自己,通常手中都握有一定的筹码,所以才敢如此倚老卖老。例如,他们在业务上都具备一定的经验与能力,而且往往是部门的“意见领袖”,但是可能因为缺乏领导的特质或其他原因,未获得升迁。但是,他们的工作经验以及处理业务的方法,是绝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
因此,对待这些“老资格”,我们首先要从自己的心态入手,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过去,尊重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肯定他们的贡献。但要记住一点:业务上要强于他们,让他们心中服气,让他们明白你的晋升靠实力,而不是靠关系爬上去的。
战国时候的廉颇和蔺相如就曾有这样的矛盾。蔺相如本来是赵国一名宦官的门客,地位低下,因为偶然的机会才被赵王所知。赵王派他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任务。从此以后,他连续被提拔,最后官拜上卿,名字排在廉颇之前。
这下廉颇很不服气,他觉得他是赵国的将军,为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是蔺相如仅仅靠耍嘴皮子立了一点儿功,爵位却在自己之上。况且,蔺相如出身低微,原来不过是太监总管手下的一个舍人。觉得自己和一个出身低贱的人担任同样的职务,实在是感到耻辱,而且现在自己还做蔺相如的手下,这让廉颇简直受不了。
廉颇对外扬言:他如果碰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对方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总是避免和廉颇见面。每次朝会的时候,都假托有病,不愿和廉颇发生争执。后来有一次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来了,蔺相如立即把车子掉转了方向躲避与廉颇碰面。
事实上,“老资格”之所以有时候牢骚满腹,主要还是因为心理反差,位置变了、工作变了,感到失落,我们姑且称之为“心理断奶期”。
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喜欢倚老卖老的同事,发觉并善用他们的优点。对待资深同仁,要以敬重、真诚的态度相处。比如在聚会时,表示敬重之意,真诚地赞美他们为公司作出的贡献。利用他们“好为人师”的心态,在工作中不懂的事要和他们商量,以便在最短时间内熟悉业务内容与流程。不能因为对方职位不高或生性老实而有失敬意,这种人对公司上上下下很清楚,听他们讲讲公司的历史,借以了解组织的由来及架构。如此一来,不但加深了对公司的了解,而且在老员工及众人心中,也留下了好的印象。
对一些重大的决策事项,也要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使他们能够参与进来,用其所长。如果这些爱倚老卖老的同事,实在干涉过多,他们的看法也与你、甚至与主管相反时,不要随便反驳他们的意见,千万不能与他们正面冲突,以免因为得罪“意见领袖”,而间接破坏了与其他同事的关系。这样的人通常都爱面子,为他们保留颜面,给予充分的尊重,才是上策。
除了对他们的尊重之外,还要发挥他们的权利欲望,这样不但让你驾驭顺利,而且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比如说,他们中间有人喜欢管别人的,就让他管理公司那些有能力又不太听话的小辈;有人喜欢开会时长篇大论的,可以让他搞制度文案或做ISO9000认证自查专员等。
由于机构改革,一位领导退下来了,但他在体制改革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面一直很有研究,于是单位拨出一定的经费,让他专心研究处理国有企业改制方面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找出规律、摸索出经验,然后提交决策。这个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一直走在前列,这与这位老同志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如果职员在晋升之前,和资深下属搞好关系,表现出你对他的关心,在他需要帮助时,热心支援,他日后一定会支持你的工作。
尊敬不等于妥协、姑息养奸。对原则性问题,要充分发挥你和你的团队的重要作用。对一些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的老同志,单位会充分注重其个人能力,从大局出发,依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帮助其摆正位置。
小王在某市直属中学任教导主任有3年了。2006年他参加了某区的学校行政一把手竞争上岗考试。在选拔出的两个人员中,小王是其中一名。
之后他被派到某区一个比较偏远的中学去任一把手,同时为了帮助小王尽快熟悉工作环境,还配备了一名原单位的领导专职负责协助他工作。这个负责协助他工作的副校长就是原来的正校长,在这个学校已经工作15年之久了。上任以后,小王在工作上尽量在听取这位前辈的意见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当然,有争议的时候,暂时不要急着作决定,私下里和他沟通。本着为工作、为学校的正确态度,双方沟通比较畅通。
但是,一名分管教务的年轻副校长却处处为难小王。原来他也是这个单位的青年骨干,工作中遇到的阻力都在他这个环节。
在一次新建宿舍楼的过程中,由于他的渎职,让学校蒙受了巨额的损失。小王找他谈话的时候,被他那种无所谓的态度激怒了,但是想到他是一名很有能力的副职,小王不想由此结束他的领导生涯。于是就让前任校长去找他聊聊,希望他能认识错误。但是这个年轻的副校长认为小王是个外来人员,不敢对他怎么样。最后小王以“支教”的名义将他调到一所偏远学校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希望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