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青年人一跨入社会都应该学会待人接物、结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倚重,否则,单枪匹马绝对难以发展到成功的地步。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亲自预先写好他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业过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
一开始,卡内基是一个对钢铁的经营和生产一窍不通的小工。他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但是他相信,只要把知识丰富的人招募到自己的麾下,充分利用他们的知识,他就能成为钢铁王国的国王。正是有了这种想法之后,卡内基开始网罗人才。很快,他招募了50多名拔尖的人才,并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领导才能。正是在他的积极努力之下,无数的专家出谋划策,才解决了生产经营中的许多问题。正是团队凝聚的巨大力量,才产生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财团。
那些做大事的人,必须有很宽广的胸怀,愿意用那些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来为自己做事情。只有这样,一个企业才能凝聚人才,聚集优秀的智慧,也才能让一个企业更加具有创造力,更加具有发展的潜力,因为归根结底,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1860年,在总统大选刚刚结束的几个星期里,美国著名的银行家巴恩看到参议员蔡斯从林肯总统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他叫住了蔡斯问道:“你在为总统做事吗?”
蔡斯说:“是啊,总统已经将我任命为财政部部长了。”
巴恩又说:“说实话,你的学识和能力比林肯强很多,你为什么要低三下四地为他卖命呢?”
蔡斯笑了笑说:“之所以我比他能干,只有在他的内阁中我才能显示出我的才华啊!”
过了几天,巴恩碰见了林肯,他对林肯说:“总统先生,你不要将蔡斯选进你的内阁里来。”
林肯问道:“你为什么这么说呢?”
巴恩回答说:“因为他曾经亲口对我说过,他比你伟大得多。”
林肯反问道:“除了蔡斯以外,你还觉得谁比我伟大呢?”
巴恩疑惑地问:“不知道了,你为什么这么问呢?”
林肯说:“因为我要将他们全部吸收到我的内阁里来。”
事实证明,蔡斯确实是个大能人,他没有辜负林肯的期望。作为财政部部长,他总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在美国经济处于危机的情况下,他也能采用各种有效的办法渡过难关。而且,他总是想方设法地减少和林肯的摩擦。虽然有时候他的建议很正确,但他也会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提出来,使总统很愉快地接受。
把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招入自己的麾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的事情。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很希望自己是团队中最有能力的人,但是领导者或许在某些方面很出色,在别的方面就不那么出色了。因此,上司和下属的密切配合,各取所长,是使一个团队良性运作的重要方式。
一次,刘邦和韩信谈话,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不过10万而已。”刘邦接着问:“那么你呢?”“我自然是多多益善。”刘邦不高兴地说:“那么你为什么为我所用呢?”韩信笑了笑说:“你不善于带兵,但是善于点将,你通过点将来带兵,天下还有谁能与你争锋呢?”韩信这番话说明了领导者需要的是管理的才能,而不是样样精通。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要惧怕别人会超过自己,而要敢于用比自己强的人,这不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作为优秀的企业家应具备的品质和良知。如果一个公司遍地庸才,毫无疑问,很快将会被淘汰出局,而且,从侧面也能反映出来,这里的领导者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
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觉得微软和其他公司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智囊的素质。他说:“微软公司的员工要比我优秀很多倍,如果把我们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的话,那么微软很快就销声匿迹。因为年轻人更容易学习和提出新的点子。”
把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收到自己的麾下,除了强调领导者和下属、下属与下属之间的合作互动之外,还在于培养比自己强的人。事实上,每个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苏格拉底和孔子这样的圣人之所以有所成就,而别的人只能碌碌无为,其实就是培养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