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把一份喜悦和别人分享,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把一种痛苦和别人分担,你的痛苦会减去一半。人类本是群居动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会相互影响。尽管很多时候,有些人与我们脾气相似,而有些人却与我们水火不容,但是,无论我们喜欢不喜欢对方,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与他们交往,这时候你就更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为对方着想。

为对方着想是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若只想到为自己利益着想的人,我们常常会说这个人自私,鄙视其为人,自然就会很少与其来往。相反,若遇到的是一个能为他人着想的人,我们常常会敬佩其为人,也很乐意与他来往。

倘若期望与人缔结长久的友谊,彼此都应该为对方着想。想要钓不同的鱼,那么就要投放不同的鱼饵。卡耐基说:“每年夏天,我都去梅恩钓鱼。以我自己来说,我喜欢吃杨梅和奶油,可是我知道鱼更爱吃小虫。所以当我去钓鱼的时候,我不想我所需要的,而是想鱼儿所需要的。”

有些人总是“我”字当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对自己有多大的益处,自己能在这件事情上获得多少东西,从来不去为别人考虑,从不吃一点儿亏。当然,一个人如果全不注意自己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实际的。所以注意你自己的需要,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你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信条,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利己主义者,那么,你就会对他人漠不关心,难道还希望他人对你关怀备至吗?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加密切,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与他人有密切联系的。没有一个人能独自生活下去。在办公室里,如果大家都抵制和排斥你,那么你办起事情来也会绊手绊脚,就好像套着个枷锁在跳舞。

一个工厂的研发部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厂长专门为研发部举办了庆功会,该项技术的主要研究员王某,因此受到了厂长的特别嘉奖,因为他在整个研发小组里起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

会议结束后,研发部有人就在组长面前抱怨开了:“王某真是太不像话了,在发言的时候,不停地强调‘我、我、我’的,好像功劳是他一个人似的。要不是大家齐心协力合作,他能取得成功吗?”组长笑了笑说:“人家说的也没错啊!谁让我们没这个能耐呢!要是我们有本事的话,不也一样站在台上自吹自擂了吗!”

王某的一个朋友听到了同事们的议论,劝王某说:“你也有点儿太居功自傲了吧,难道你没有听到大家都是怎么议论你的吗?你应该多提一提你的领导和同事,你这样骄傲是要出问题的。”但是王某不但不听朋友的劝说,而且还讥笑道:“本来我的功劳就是最大的,难道还要我把辛辛苦苦得来的功劳让给别人啊?他们只不过是给我打打下手而已。”

这件事情之后不久,王某明显地感觉到研发部其余的成员对他的态度变了,以前需要什么配合,同事们都会主动地去做,现在却要他三番地去邀请,对方还冷嘲热讽地说道:“大英雄,我们这种无名小卒根本帮不上你的忙啊!”时间一长,王某就有些受不了了,他气冲冲地找到组长,抱怨说:“真是气死人了,别人都不配合我的工作。”组长笑着说:“不会吧?你可是我们组的红人,谁敢得罪你啊?”说完之后忙自己的工作去了,把王某晾在了一边。

从那以后,王某再也没有研发出新的技术。

帮助别人,事实上就是在帮助自己。因为人际交往说白了就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的“人情信用卡”储值。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不愿意给别人提供服务的人,别人也不愿意给你提供方便。

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对对方的利害得失与困难有较深的了解之后,再作出自己的抉择,使自己的选择不仅有利于自己,也使对方更加容易接受。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损害别人的利益。

有一次,爱默逊和他的儿子要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棚里去,可是父子俩只想到自己所需要的,没有想到那头小牛所需要的。爱默逊在后面推,儿子在前面拉。可是那头小牛挺起大腿,拒绝离开草地。

一个爱尔兰女佣看到了之后,把自己的拇指放进小牛的嘴里,让小牛吮吸拇指,女佣使用很温和的方法把这头倔强的小牛引进了牛棚。这个女佣不会写书,也不会做文章,可是她了解动物的感受和习性。

任何人都有“只想自己”的习惯,是很不容易改变的,因为你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你所有的举动,出发点都是为了你自己,都是因为你需要些什么。人与人要和谐相处,最重要的是学会相互理解和体谅,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为了让别人能听清楚自己的声音,不妨提高说话的声调;如果对方脾气暴躁,对人相当苛刻,想一想是不是他最近工作压力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