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身架,才能提高身价

对于一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要想作出一番事业来,并非要从事“高人一等”的职业。纵观那些有所成就的人的经历,他们都是从那些不起眼,甚至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入手,在这些被人瞧不起的行业里不断地打拼,积累了经验,增长了阅历,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有一个名牌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上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大家对他的期望值也非常高,一致认为他必定能作出一番了不起的成就。事实上,他也没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实实在在地作出了一番成就。

但是他的成就,不是在政府机关或大公司里,而是在卖蚵仔面线上。

大学毕业后,他一时半会儿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恰巧这个时候,他得知老家附近的一个夜市上有一个摊位要转让,于是他借钱把这个摊位买了下来。因为他对餐饮业很有兴趣,于是便自己当起了老板,卖起了蚵仔面线来。

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在市场里卖蚵仔面线。这在当时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因此也为他招揽了不少的生意。但是他自己并没有对自己的高学历有丝毫的怀疑。

“身架”是一种“自我认同”,同时也是一种“自我限制”,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大学生不愿意和民工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降为下级职员觉得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知识分子无法接受体力劳动……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们的身份。

事实上,这种“身架”只会让人的路越走越窄,当然,并不是说有了“身架”的人就不能有美满的人生。可是如果放不下身架,那么就会让自己无路可走。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架,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丢掉你的那种优越感,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中。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做你认为对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有一位刚刚退休的资深医生,医术非常高明,很多年轻的医生都慕名前来求教,资深医生选中了一个年轻的医生做助手。

资深医生开了一家诊所,每天前来看病的患者非常多。资深医生与年轻医生通力的合作,诊所声名远播。为了节省患者的时间,同时减轻门诊的压力,师徒俩决定分开看诊。患者中病情比较轻的,由年轻医生负责诊治;病情比较严重的,由资深医生来处理。但是这样分开诊治以后,资深医生发现,指名挂号给年轻医生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刚开始的时候,资深医生并没有在意,他觉得症状轻微的病都治好了,重症患者就会减少很多,这样一来,自己就会轻松很多。

有一天,资深医生意外地发现,很多病情很严重的患者也指名要年轻医生看。这让资深医生大为不解,难道年轻医生的医术比自己还高明?不可能的,如果是那样,年轻医生就不会跟着自己学医了。

好在师徒二人彼此信赖,并没有因此而结下什么心结,收入的分配也按事先双方约定的标执行。可是资深医生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医术比起年轻医生更加高明,而找年轻医生的病人却越来越多。

为了揭开心中的谜团,资深医生向一位学者朋友求助。学者来到徒弟的诊所深入观察。在挂号的地方,挂号的小姐并没有暗示病人要挂谁的号。但是很多的重症患者都从资深医生那里转到了年轻医生那里。

在年轻医生的门诊外面,挂号的人非常多,等候诊断的时间也比较长,有些病人在等候区内聊天,彼此交流看病的经验,这样无形之中增强了一些患者的信心。最主要的是,年轻医生的看病经验虽然不够丰富,但看病的时候问得非常仔细,慢慢地研究推敲,和病人的交流比较多,而且经常鼓励他们。类似的心理暗示,让他开出的药方有加倍的效果。

资深医生这边的情况恰恰相反。他经验丰富,看诊的速度非常快,经常不需要患者开口,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的经验再加上非常的专业,让他的表情非常冷酷,对病人缺乏同情心。明明很认真、很专业的看诊,但是却给患者“漫不经心”的感觉。

许多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经常把自己的一堆头衔、底牌亮出来,到处夸耀自己,结果不是让别人反感难以与自己合作,就是因很高的期望值而让人失望,稍有失误就翻不了身。倒不如放下身架,低姿态走入社会,反而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能放下身架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且能吸收各种资讯,这是他的本钱。放下了身架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

所以,即便你的水平再高,即便你的能力再强,即便你的头衔再多,即便你的人际关系再广,只有放下你的身架,才可能真正提高你的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