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真心接待这些外国客户或是同事们时,因曾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成了更好的朋友,帮助我们在工作上更为顺畅。
在商务上,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接待外宾的经验,尤其在外商工作的几率更高。有时候对象是国外的老板、同事们,有时候是客户,有时只是同事交代要照顾的朋友。虽说我们都负有尽接待的任务,怕的是,当我们将它当成例行公事,变成负担,就没有意义了。
相信很多人刚开始的时候还会很热切地招待外宾,一旦几率增高到每星期都有国外访客时,久而久之也会觉得疲惫。当我们将它当成是一件苦差事时,我们表情、行为语言就会反映出我们的敷衍,而对方也会觉得打扰。这对造访的客人不仅无礼,也是一种压力。个人觉得,除非是经常性造访的同事或朋友,否则只要是远从国外来的人,我们都应该表现出当地人的温暖。我的经验是,当我们真心接待,这些外国客户或是同事们都因曾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成了更好的朋友,反而多一份情谊,帮助我们在工作上更为顺畅。
将心比心我们就会感觉可以明白,当我们出差或旅行的时候,若有认识的当地朋友接待,我们就会感觉非常踏实与快乐,并且对当地的文化与民情风俗也多了一份好感。像我这种经常需要商务旅行的人,虽然出国频率高,但除非在当地有朋友或是同事们愿意花时间与我互动,否则一趟商务的紧凑行程到最后也只记得机场、饭店与开会地点而已。因为有此感触,我打算着手将接待老外之事,变成公司团队的服务表现与客户关系评估的项目之一,而不是交际应酬的报销而已。
我有好多国外客户,与我们公司形成亲密的情感,是因为我在他们访台时给予温暖的对待。若将接待外宾变成公司文化的一种,让负责的项目团队视为人际服务的一环,将介绍台湾特色如同介绍公司特色一样精彩,挑选出几个半天内可以完成的景点与解说,相信外宾一定满心感激与充满回忆。有一次带老外客户上阳明山吃养生餐、看夜景,老外高兴得直呼过瘾,而且讶异我们的国家公园竟然距市区只有半小时车程。还有一次带老外到莺歌亲手烧陶,她竟然每回见面就提到那次难忘的半日游。
对我们而言可能是经常的任务,但只要一想到对方可能不知何时才能再访台湾,我们就应该充满动力地接待,毕竟,能给他人带来美好的回忆,应是我们最值得、也最有成就的付出。
MeetOlive
你在怕什么?
怕一旦事情变成例常性事务,就很难有热情。
你应该这么做……
那就想办法将例常性的事物变得有趣或有意义。譬如只要一想到这些外宾可能不会再来台湾,就会激发我的热情尽力接待。或是将“宝岛台湾”或“美食台北”设计成几个不同的行程就变得很有创意,针对不同的老外给予不同的规划,相信你自己也会有很多的回忆和别人给予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