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正义,应该是评估各种角度,结合各个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后所下的结论。
符合大多数人的正义才会被接受与感激。
前些日子,有位企业家的朋友因为声带小手术临时无法演讲,希望我去帮他救场。我欣然答应。当天我和朋友就约在学校的快餐厅,吃完简餐即将赶赴演讲之际,有几位学校的学生正在等着我们的桌子用,当我们起身收拾桌上的残余餐食时,一位可爱的女同学说话了:“我帮你们收好吧!”在我们还没来得及回答之时,另一个声音又跑出来了:“为什么要帮他们收拾?那是他们的事!”我和我的朋友互看一眼不想理会,快速把杯盘收到旁边置物柜后离开。
这位年轻人理直气壮得理所当然,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这位大学生这么急于表达自己的不满,是路见不平,还是不吐不快?年轻人的血气方刚在此时表露无遗,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却又热血沸腾地要想仗义执言,这是很危险的行为。因为她的正义只从她的个人角度出发,不是普世真理。我和朋友不敢苟同,本想说他们几句,但因为时间关系,也就算了。
在职场上,我最怕遇到的就是涉世未深却又充满正义感的年轻人,因为涉世未深,所以没有看清事情的全貌就下判断;因为年轻,所以热血沸腾、所以冲动;因为充满正义感,所以自认可以伸张正义。其实这股力量运用在选举上最容易被看见,政客都知道要利用年轻人这股冲劲去成就一些社会运动。还有记者因为也很容易以自己正义的角度出发仗义执言,怕的是,他伸张了自己的正义,却伤害了他人的正义。所以,愈有影响力的人愈应该谨慎。
其实,真正的正义应该是评估各种角度,结合各个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后所下的结论。有一堂哈佛大学的讲堂名为“正义——一场思辨之旅”的公开演讲在全球网络上被疯狂点阅,谈的就是在不同的角度下,如何看待“正义”这件事情。当我们可以听见别人的立场以及从新的角度思考事情时,正义才有可能被真正照顾。下回当我们想伸张正义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到底这是大众的正义,还是只是“我”的正义?
“正义”不是冲动的产物,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是衡量各方利益后的观点。这世上没有绝对的正义,但至少符合大多数人的正义才会被接受与感激。
MeetOlive
你在怕什么?
一件事总有正反两面,就像铜板一样。押正面的害怕反面会赢,押反面的怕正面会赢。人们怕正义的旗子不是举到自己这一方,怕被侵犯权益,所以要大声表达自己的委屈。
你应该这么做……
有争议的时候一定是牵涉两方以上的观点,这时要先倾听与观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思考,要能综合所有信息,客观地作出判断。也不要拿着正义的大旗去讨伐别人,这是非常危险的。千万不要做出以后会后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