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跨进那扇玻璃大门的时候,两条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
女儿晶晶今天过生日,妻子嘱咐他买一把小提琴做生日礼物。妻子有病,病很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整整思量了一个晚上,才做出这个决定。妻子说,她知道家里没钱,可这几年也太委屈孩子了,就把那条金项链卖了吧。再说,她现在也用不着项链。
妻子要他买的小提琴就在这家商场。那是一把白色的、做工极精致的小提琴。
晶晶今年10岁,学小提琴学了三年,至今却没有一把自己的琴。晶晶拉琴有天分,参加考级已经过了二级。教她拉琴的老师对张克说:"孩子很有前途,值得培养。"老师的话不止说过一次,张克明白老师的意思:孩子需要琴。他又何尝不想给孩子买一把琴,每次看到晶晶学琴的情景,他的心都会锥刺一般痛。别的孩子学琴是跟着老师在琴上一遍一遍练习,只有晶晶空着手比划,等到休息的时候,她才借用人家的琴,躲在屋角练上一阵。孩子很懂事,知道妈妈一直有病,花费大,从来不在他们面前提买琴的事。但是,他们夫妻俩能看出来,孩子做梦都想拥有一把目己的琴。
去年的一天,妻子的病像是有些好转,他们一家来到这家商场。晶晶一眼就看中了那把白色的小提琴,在柜台前徘徊了很久很久之后,终于忍不住央求售货员:能不能让她试拉一下?也许是因为孩子的甜甜的嗓音,也许是因为孩子眼睛里渴求的目光,售货员很痛快地把琴递给了晶晶,孩子拉的是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祝》。随着弓弦的上下移动,那如泣如诉的旋律飘然而起,直灌整座商场。售货员听呆了,过往的顾客也停下了脚。孩子一拉完,现场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一刻他们夫妻俩都很激动。张克上前问了琴价,售货员告诉他得两千元。贵是贵了点,但琴音纯正,孩子配拉这样的琴。两千元对于他们家不是一个小数目,张克只好尴尬地说等钱攒够了再来买。
金项链是张克买给妻子的定情之物,妻子一直视若生命。那次看琴回来,妻子就想用项链去换琴,晶晶不答应。这一次,妻子是瞒着晶晶悄悄地把项链塞给他的。张克把项链掏出来,在手里掂了掂,眼睛里不由浮出一层雾茫茫的泪水。妻子不知道,其实,这条项链早被他换成了假的,为了给妻子看病,真的半年前已经卖掉了。张克没有勇气再走近那组卖琴的柜台。他还是没有钱,走过去又能怎样?他只是想看看那把琴,哪怕远远地看一眼。
琴还在,依然摆放在原来的位置,依然闪着亮丽的光泽。
商场的对面有一间私人开的小铺子,里面也卖各式各样的乐器,其中就有小提琴,模祥和商场里那一把几乎一样,售价才二百元。那种琴严格地说只能称为玩具,为了不让妻子失望,他无可奈何地走进了那家小铺子。
回到医院的时候,晶晶正守在妈妈床边,看到张克怀里抱的琴,她眼睛马上一亮。
"爸爸,你给我买琴了!"晶晶蝴蝶一般飞过来。
妻子也被惊醒了,看到琴,她如释重负般长出了一口气。
"孩子,拉一曲吧,妈妈想听听。"妻子说。
晶晶打开琴盒,小心翼翼地取出琴,缓缓地放在右下颏,准备演奏。
当第一个音符从琴腔里传出的时候,晶晶皱了一下眉头,接着她又拉了两个音,运弓的手便停顿了。
"孩子,快拉呀。"她妈妈催促道。张克知道晶晶听出琴音不对,想解释又无法张口,他怔在那里,急出了一头冷汗。
"爸爸,买琴的时候,你没有调音吧?没关系,我会调的。"晶晶冲他挤了一下眼睛。晶晶开始调琴,一副认真的样子。突然,"蹦--蹦"两声传来,晶晶不好意思地抬起头。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把琴弦调断了。我还是给你们盲拉,拉你们最爱听的《梁祝》。"
晶晶开始拉琴,拉这把已经无法出声的小提琴。她拉得很投入,一招一式都充满着激情。
妻子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
张克知道,孩于是有意调断了琴弦。看孩子拉的有模有样,他耳边似乎真响起了琴音。那是孩子用心拉出来的声音,他陶醉了。
心灵沟通
虽是普普通通的故事,简简单单的情节,但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中,懂事可爱的小女孩晶晶,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体现了亲情的可贵、家庭的和谐、美满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