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妇新搬到一个小镇上。几个月后妻子向邻居埋怨镇上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态度不好,希望邻居能把她的话转告给图书管理员。几天后,当这对夫妇再次来到小镇图书馆时,那位管理员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不但语气和蔼,还客客气气地向他们介绍新近的畅销书。于是,妻子兴奋地把这个转变告诉了她的邻居:"您大概已把我埋怨他服务态度不好的话转告给了他?"
"不,"邻居坦然地回答。"希望您不要见怪,我没有跟他说您告诉我的那些话。相反,我对他说您的丈夫称赞他管理得法,而您也夸奖他选购的新书很有水准。"
这真要感谢那位理智的邻居,如果她原原本本地转告,结果将会怎样?中国有句古话叫"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这就是友善力量的反映。
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渴望受到尊重的需要,也希望有共同的爱好,如果你能够满足这种需要,就会发展你们之间的关系。一位记者,受主编委派,去一家足球俱乐部采访一位负责人,要对一球员的调整问题进行提前报道,但到达后这位负责人冷颜相对,闭口不谈,局面有些僵持不下。此时,记者突然想起这位负责人的一个嗜好,于是这位记者站起身来,左寻右找,东掏西翻,抓耳挠腮,坐立不宁,搞得这位负责人莫名其妙:"请问,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记者说:"呀,对不起,我的烟瘾犯了,但却忘记了将烟丢在什么地方了。"
"咳,怎么不早说呀,我这儿有,我也是位老烟民,没烟活不成。"就这样,记者从烟聊起,说得很投机,逐渐靠近主题,谈得兴致来了,负责人也就将球员的调动去向透给记者一些,使他做了个独家报道。
这时你可能知道那位烟民负责人的爱好了吧,对了,那就是吸烟。其实这位记者是装着烟的,只是为了寻找突破口,机智地将话题和这位老兄的爱好联系起来罢了。只要有了话题,
就能缓和紧张的气氛,给采访创造先诀的条件。他成功的前提就是--善解人意。
有一位学生在读高中的时候,由于学校离家很远,交通也不方便,只好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屋子。那地方很好,低矮的铁栅栏使院落显得非常别致和整洁,四周的景色也很优美,而且安静极了,正是读书学习的好场所。然而,那并不算贵的房租,对于这样的寒酸学生,仍是负担不起,很自然地他就想到了减租。然而,几位算得上"过来人"的师兄坚决地劝他不要那样做,并告诫他"这位房东可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家伙,顽固得在当地出了名"。想用一般的办法肯定不行,必须另谋它径。于是,这位学生暗藏心机地给房东写了封信,大意是说住满整月后准备迁出,希望月底之前他抽空来处理此事,当然他的语气十分客气委婉。实际上他根本不想搬走,只希望减少租金。
几天后,房东果然来到学生的屋子。房东热情地让座为房东泡茶,充满和善地同房东聊了起来。这位学生没有开口提房租过高的事情,而是谈论如何满意这里周围的环境,赞扬房东眼光独到,欣赏房东管理房子的方法,并告诉房东自己非常愿意继续住下去,只是限于经济能力不能负担。
也许这位房东从没受到过房客如此的赞扬和恭维,面对学生的友善有点不知所措,他开始向学生诉说他的难处,学生静静地聆听并不时表示出理解和同情。他们谈得很投机,他甚至拿学生与以前的几位房客作比较,称赞学生是讲礼貌有修养的人,他乐于有这样的房客。没等学生提出请求,他就主动减低了一点租金,学生希望再减一点,就说出自己能够负担的数目,他毫无难色地答应了下来。当他离开时,还问是否需要其他帮助--这位学生成功了,而且可以说成功得还有一点漂亮。
假如这位同学心中拿不起放不下,同其他房客一样责备房间陈设简陋过时或故意寻找一些没有必要的理由同他争吵,注定会遭受同样的失败,然而学生用了友善、同情、欣赏、赞美的方式,获得了胜利。
心灵沟通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一滴蜂蜜比一桶毒药捉住的苍蝇还多"。同样道理,一丁点友善可以达到一大堆责难达不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爱的长虹。
拿起友善的心去待人,放下不好的态度去对人,就能在尊重别人的时候获得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