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门寒教

据载:美国的洛克菲勒是世界上最早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巨富,但他对子女的零花钱却卡得很紧,很注意培养孩子勤俭持家的作风,这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的当上了副总统,有的成了银行总裁和实业巨子。洛杉矾一位有5000万美元资产的艾荣,强迫儿子过流浪汉生活。台湾著名塑胶大王王永庆,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对孩子的零花钱严加限制,不许孩子乱花一分钱。以上事例,可谓"富门寒教"的典型。

近年来,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家长和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在苏南的经济发达地区,一些中小学生"披金戴银"已不新鲜,据苏、锡、常地区20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戴各类首饰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分别占学生总数的18%、22%、25%。有些学生宿舍公寓化,家长为孩子提供"一条龙服务"。"校园大款"斗富、比阔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据报道,温州市7至15岁的孩子年均消费在2500元以上。尽管家境并不富裕,可家长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小皇帝"、"小公主"的消费欲望。以为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定能"争气",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从而光宗耀祖。但孩子并不知道钱来之不易,他们把自己的精力不是放在学习上,而是追求享受,不思进取,花大量的金钱去"追星",去玩电子游戏,在吃喝穿戴上花费精力,消磨时光。民谣说他们"了解郑智化,不清楚郑成功;熟悉毛阿敏,不知毛泽东,"试想,这怎能理解和发扬毛泽东提倡的艰苦奋斗精神?

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并不富裕,据2005年1月8日《人民政协报》报道,全国还有679个贫困县,全世界8.9亿文盲中我国占2.29亿,江西遂川农村一小学六年级学生为交20元学杂费出外打工丢了性命。有关资料表明,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人数占辍学总数的30%,每年有1500万儿童因交不起学费而放下书包。即使全国都富起来,也还需要发展,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国是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古人云:"自古英雄出贫寒,从来纨挎少伟男。"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要拆除人为的保护"特区",为孩子创造逆境,让其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炼,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真正含义。

心灵沟通

苦,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理解;苦,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感受;苦,是一丝艰涩,也是一种期望;苦,是一种过程,过程之后,才觉苦尽甘来;苦,是一种理解,体味之后,方觉苦中带涩;苦,是一种感觉,初尝深味,方知倍加努力;苦,是一种感受,身体力行,方知真情无限;

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富门寒教"的做法是有益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