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将心比心,诚信待人

真正的朋友,讲究的是心灵的沟通。无论是经常在一起,还是相隔天涯,在交往中都需要将心比心,诚信待人。

要得到朋友,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较容易为人欣赏的人。这种欣赏包括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诚实和守信用。

《韩非子》中说:“巧诈不如拙诚。”巧诈可能一时得逞,但时间一久,就露馅了。相反,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诚心地交友,尽管可能在言行中表现出愚直,时间长了会赢得大多数人的爱戴。韩非子的这句话是说,与其运用巧妙的方法来欺瞒他人,不如诚心诚意地来对待别人。

做人不可失去威信,交友不可失去信任,这是交友的一项重要原则。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石。每个人都喜欢同诚实正派的人打交道,与诚实正派的人交往,因为这样可使朋友有安全感,不必心存疑虑。

为人诚实表现在与朋友交往中,就是以诚相待,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对朋友不可虚情假意,也不可口是心非;切忌对朋友施小心眼儿,耍小聪明。

为人诚实,就是要诚实地对待朋友,当朋友真诚地与你交往,关心你、爱护你的时候,你也以同样的真诚,甚至更多的真诚去回报朋友,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样以心换心,朋友之间的友情必然根深叶茂。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到急信,说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远在千里之外,荀巨伯去看他时,赶了好几天的路程。可是到了朋友所住的郡地时,却发现这里被胡人包围了,他只得潜入城里去看望朋友。朋友看到荀巨伯时非常高兴,但又忧虑地说:“谢谢你在这个时候还来看望我。现在城已被胡人包围了,看样子是守不住了。我是一个快死的人,城破不破,对我来说已无所谓了,可你没有必要留在这里,趁现在能想办法,你赶快走吧!”荀巨伯听后责备朋友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大难临头,你却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去逃命,我怎么能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呢?”

胡人攻破城后,闯进朋友的院落,见到安坐的荀巨伯,大发威风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敢不望风而逃,难道想阻挡大军不成?”荀巨伯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城里的人,到这里只是来看望一位住在这里的朋友。现在我的朋友病得很严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来,就丢下朋友不管。你们如果要杀的话,就杀我吧!不要杀死我这位已痛苦不堪、无法自救的朋友。”

胡人听了这样的话非常惊奇,半晌无语。过了好大一会儿,有一位头领看了看手中的大刀,说道:“看来,我们是一群根本不懂得道义的人了。我们怎么能在这个崇尚道义的国家里胡闯乱荡,为所欲为呢?走吧!”胡人竟因此而收兵,一郡得以保全。

且不说荀巨伯对待朋友的义气感化了胡人,保全了朋友所住之郡的安危,单就荀巨伯对待朋友的真诚本身而言,就足以令人感动了。以这样真诚的言行对待朋友的人,天下还有谁不愿意与其结交呢?朋友之间的友情怎能不深呢?

汉代还有一位名叫朱晖的人,在读书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大官名叫张堪,恰好两人是同乡,张堪很器重他。但朱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大学生,不敢与张堪交往过密。有一次,张堪对朱晖说,你真是一个自持的人,值得信赖,我愿把身家子妻托付给你。因为张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朱晖对此重言不知如何反应,只是恭敬地拱手相应。

后来,张堪死了,因为为官清廉,死后没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朱晖其时早已与张堪不通音讯,但知道张堪去世的消息后,感于张堪的知遇之恩,千方百计地济以钱粮,并经常去问寒问暖。朱晖的儿子不解地问:“爸爸,我们以前没有听说过你与张堪有什么厚交,你为什么如此厚待他的家人?”

朱晖说:“张堪生前,曾对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当时已答应了,做人不能欺骗别人,更不能欺骗自己。”朱晖还有一个朋友叫陈揖,两人也十分投机,陈揖过早谢世,留下了一个遗腹子陈友。朱晖在陈揖去世后,尽一切力量帮陈揖尽父责。有一次,南阳太守召朱晖的儿子去当僚属,朱晖却换下了自己的儿子而举荐陈揖的儿子陈友。

朱晖忠诚于朋友可谓达到了极至,他为人正直诚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堪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