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该出手时就出手

人生要想有所收获,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过分老实就是愚蠢。”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同级之间的竞争。要想参与竞争并获得胜利,就得敢争敢抢,敢说敢干。不过,这里说的争抢是按规则的,争那些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是一哄而上,拼个你死我活。如果一味忍让,逆来顺受,那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第一,不做沉默的羔羊。在职场中,如果永远做个沉默者,你便只有吃亏的份儿了。过去,长辈们每每担心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不肯踏踏实实地付出劳动,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要“只管耕耘,少问收获”,相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认为只要我们劳动过、辛苦过,这一生就没白活,至于收获,那是不应计较的事情,计较得失,反而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认为你没有风格。况且人们都相信上天总是公正的,收获一定属于那些辛勤耕耘的人们。

但是上天有时好像真的有所偏爱,大家都付出了同样的劳动,结果却两样,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

你可能有这样一种经历。自己同某个同事一样的工资,一样的待遇,一样的级别,似乎才能不相上下。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你的那位同事平步青云,一下子把你甩在了后面。你又是惊奇,又是羡慕,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他比我升得快?是他有什么致胜的法宝吗?

法宝倒有一个,那就是该争时必须争。他不让一次机遇从自己身边溜走,因而他成功了;而你则是老好人,总认为工作做了,上级自然心里有数,不会亏待自己。这样的想法往往使你大吃其亏。

第二,正确对待竞争。要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就必须正确认识竞争,正确对待竞争。你要了解每一位同级的特点,以便知己亦知彼,因人施治,免受伤害。在众多的同资历同级者中,晋升谁,加谁的薪,或者说谁得到提薪,就靠个人表现,这便出现了竞争。竞争本身既有利于促进每一个人的成长,又有利于个人抱负的实现。对一个组织而言,竞争则有利于提高效率。

但是竞争的存在,并不是不择手段的方式存在的理由,竞争应该是正当的。同级之间的竞争,更不应该把对手理解为对头,竞争对手强于自己,要有正确的心态。有位企业界人士说得好:“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是我的主张。只有在能者面前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有竞争就总是会有胜负之分,这是正常的,关键就看你能否正确对待胜与负这两种结果了。有的人在竞争中不择手段,就是无法正视结果。胜负只说明过去。别人胜了,你应该向他表示祝贺,你要从中找出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利于以后的发展。同级之间的竞争,竞争上对手,工作上是同事,生活上是朋友。竞争有了结果后,胜者不必得意忘形,输者不必垂头丧气。

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这似乎与我们该争则争的主题不相符合,其实不然。我们应该竞争,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自己事业发展所必需的,但是如果在竞争中失败了,也不能情绪低落或怨天尤人。

竞争总有失败者,又何必在意结果怎样呢?又何必为了一时的名利而不择手段,费尽心机呢?既然没能获胜,还可以退而修身长智,下次再争取嘛!

第三,做人不能太老实。我们说要开展正当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竞争当中只能老老实实、唯唯诺诺。我们承认老实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是这种品质用在竞争中并不容易获胜。

一位著名作家说:“过分老实就是愚蠢。”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同级之间的竞争。要想参与竞争并获得胜利,就得敢争敢抢、敢说敢干。如果一味忍让,逆来顺受,那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某机关有两位性格不同的处长,甲处长承担的是一个“大”处的工作,乙处长承担的是一个“小”处的工作。

甲处长以“大”自居,工作主动性差,每次向首长办公会汇报工作总是被办公室安排到最后。等到他发言时,首长们已经累得精疲力尽,只得催促他“简单一点儿,快一点”说。有时候,他还没来得及汇报完,就因为时间不足而宣布散会了。

乙处长则敢争敢抢,不以处“小”而自卑,每个星期都要坚持向上级办公会汇报一次工作,并且要办公室主任安排他首先汇报。每次汇报,他不但谈自己的工作,还要把处内的好人好事表扬一番。

一年之后,首长们在评价两个处长的工作时,都觉得乙处长干了不少事,对甲处长,则有一种“不了解”、“不清楚”感觉:有的领导甚至给他一个“干了点儿事,但是不突出”的评价。

一争一让,做法不一,效果也就截然相反。

这个甲处长,不仅自己一年的工作在评比上被打了折扣,连处里的同事也跟着吃了亏。

所以,不管将来仕途上的考核制度完美到什么程度,不主动的人也不会得到好的评价。

汇报工作如此,干工作也是如此,只要你觉得有干那件事的才干和本领,你就尽量去争取好了。如果不去争,就会在客观上被别人拉在后面。

第四,隐去锋芒,暗中较劲。参与竞争,目的就是要战胜对手,取得有利于自己的结果。但是,竞争对手往往是很强大的,他们不仅手握一定的权力,而且经验丰富,有的甚至还有很硬的后台。与这样的对手竞争,弄得不好,轻者错失良机,重者大伤元气,再难翻身。

机会不愿失去,对手又很强大,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隐去锋芒,韬光养晦,暗中用劲,出其不意,克“敌”制胜。

当你发现一个难得的机遇,是你盼望已久的,你的对手也在虎视眈眈想得到它。你又在心中将自己和那位同级放在“天平”上“称了称”,发现你的对手在许多方面都比你占优势。这时候,你最好不要声张,更不要在别人画前露出你在图谋这次机会,尤其是在那位同级和他的亲信面前。你要像平时一样,态度随和,不慌不忙,“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如果有人向你提起那件令你颇费思量的事情,那么你也不要“两眼放光”,嗓音发颤,而是用平和的口气回答他:“哦,那事吗?我也不太清楚”,“有这样的事吗?这真是个好机会,但我本人能力不佳,难以胜任”,或者“哈哈哈……”敷衍过去。总之是要让别人对你放心,没有一点提防。

表面如此,暗里却不可如此。当只剩下你一个人或和你的亲信在一起时,你要好好思量一番,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而且要找你信得过的人,和他们商量一个万全之策。更重要的是,你要想一想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对方,然后尽快想办法予以弥补,最好是能够拿出一些过硬的、能够说服人的东西,增加你的份量。如果必要,你最好去拜访一下上级领导,向他展现一下自己的优势,说明自己哪些方面具备接受这项任务的能力,而且要暗示他,你会将这件事办好,除你之外,没有第二个人更能胜任这项任务。一旦上级对你有了好感,一旦他开始认同你所说的话,那么你就又向胜利迈进了一步。上级对你的印象很重要,给他留个好印象,使他在作决定时让天平稍稍向你倾斜一点儿,那胜利就非你莫属了。需要注意的是,在向上级陈述时,一定不要让他觉得你争取这次机会完全是为了自己,要让他觉得,你是出于对公司利益的关心才提出要求的。要知道,上级是不喜欢光为自己考虑的下级的。

当你终于得到了这次机会时,同级的惊异、嫉妒、愤慨都不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决定是上级做出的,你又有什么办法呢?当然,对于同级,你应像以前一样,不要露出得意忘形的神色,你还可以对他说一句:“这件事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领导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如果对方足够聪明的话,他一定会向你表示祝贺,而不会由妒生恨。

这是一个策略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因为你本来就没有使用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