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互相留点面子

有人说,中国人最讲究面子,其他东西可以不要,但面子不能不要。连面子都不要的人,便会被人看做寡廉鲜耻之徒,被人唾弃。面子如此重要,因此当人们面子受到损害时,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去维护,损害自己面子的人,也会被看做不共戴天的仇人。

在与同级相处时,当然也要考虑同级的面子。为了维系同级间的感情,不要做有损同级面子的事,不要说有损同级面子的话,并且要想办法给同级留面子,让他感到来自同级的你这里的人情。当然,考虑同级的面子,给同级面子,要以不违反法律和原则为前提。为了同级的面子违法乱纪、置原则于不顾,是不足取的。

我们常听人说:“看在某某的面子上,这件事就……”听到这样的话,那位“某某”一定会非常感谢说话者的“深情厚义”。在与同级相处中,你不妨也说些“看在某某的面子上”的话,做些“看在某某面子上”的事,只要不违背原则即可。这对于增进双方的感情是非常有益的。

某公司二车间的一位主任,有一次下夜班回家,走到公司门口时,发现有一名本单位工人鬼鬼祟祟,手里还提着一包东西,想乘门卫不注意溜出去。这位主任当即叫住那名工人,一检查,发现包里是一些机器零件。原来,这名工人想将这些零件偷出去卖掉。这位主任本想马上报告保卫处,但一问这名工人,知道是一车间的,而这时公司正在开展技术大比武,这事一旦让厂里知道,一车间的成绩肯定要受影响,而且还可能引起一车间主任的猜疑,以为他在关键时刻“下绊子”。因此,这位主任没有报告保卫处,而是将此事交给了一车间主任处理。一车间主任严肃处理了那名工人,同时对他的那位同级深表感激,因为他给了他面子,使他在关键时刻没有丢掉名誉。那以后,他们成了事业上的好搭档。

这样处理事情,既解决了问题,又给了同级面子,何乐而不为呢?你在做事说话时,首先要考虑到他人的面子,伤人面子的话不说,伤人面子的事不做。当给了别人面子时,便会被认为是最大的人情。在某种意义上说,所谓人情,也就是维护了别人的面子,给了别人面子。

这就像那句俗话所说的“树要皮,人要脸”一样。人人都有自尊心。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能够含辛茹苦、历经磨难,可怎么也不能忍受“当众出丑”、“无地自容”,尤其不能忍受别人的误解和侮辱。正如古人所说:“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这个规律不可否定,因为自我防卫心理、关注自我形象是人的天性。正因如此,我们才应当树立容纳意识,正确面对分歧,一定要容纳别人的缺点、谅解别人的过错。

我们自己可以照顾别人的情面,可别人做了错事,伤害了我们,我们的情面也重要,怎么能不计较呢?一般说来,我们不伤害别人,别人也不会伤害我们。如果是别人主动发起攻击,挑起战火,我们也可以避免争论,采取坦诚而直率的方式表达分歧,提出忠告,使问题得以解决。

某公司的张副经理喜欢闲谈说笑,有时候还扯到男女私情的内容,话语不够健康。另一位王副经理听了很反感,便义正词严地对他提出了批评,告诉他:办公室里不要胡说乱侃,不要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这样一来,两个人的关系弄得有点僵。为此,经理反倒批评王做得不好。王有些想不通:分明是对方的错,经理反倒批评了自己,这不是颠倒是非吗?

这类事情在单位里面并不少见。一旦看到同级,尤其是较熟识的同级有错误或缺点,就义正词严地指责,我们不能否认也不怀疑,王的意见是正确的,可能语气和言辞上面尖锐了一点。他是出于好心。那位同级说了一些不够健康的话是缺点毛病,他可以不赞成、有意见,但在表明自己态度时应当注意语气,毕竟这类缺点过错不是重大原则问题,而只是一般问题——与其两人关系搞僵,还不如容忍对方乱侃几句。对这类问题,我们应当掂量掂量,孰轻孰重。

因此,当你和同级发生争执时,当你对同级所做的事情看不顺眼、准备提出批评时,一定要想想,是争我是你非重要,还是照顾对方的情面,维护人际关系重要?这就是要不要认真的分界线,也就是应当如何表达分歧的清醒剂。就那位想不通的王副经理来说,并非是不要是非观念,也不是有了意见不能提,而是在分是非、提意见时要学会自觉地采取平等交流、互留面子的态度。这样做的效果不仅不会损害人际关系,而且会有利于教育影响对方,对双方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