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人不希望自己的能力被上司看中,从而得到重用、晋升职位。但是,很多人由于不懂得为自己争取升迁的技巧,结果数十年如一日守在同一个岗位上,那实在是太遗憾了。想要升迁,有的时候是不能太被动的:有的上司也是蜡烛脾气,不点不亮,因而,你要懂得一点儿争取的技巧才行。
最典型的办法是“敲山震虎法”,即采取旁敲侧击,甚至直截了当地拿一张别的公司的聘书来跟你的老板摊牌:“不给升职我就走。”这样,如果公司真的需要你,就不得不考虑启用你。
王某是一家制衣厂的设计师,他技术过硬,设计出来的服装典雅新颖、美观大方。然而,由于他不知道巴结领导,为人耿直、心直口快,无意中顶撞了厂长,结果始终得不到重用。他一气之下去了一个待遇高的外资服装厂应聘,当即被聘为分管技术的副厂长。可是,王某还是舍不得走,于是拿着聘书假装到厂长处要求调动。此时,厂长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极力挽留,并当即表示聘他为该厂的总设计师、分管技术的副厂长。王某恰当地运用了“敲山震虎法”,结果达到了目的。
不过,使出这一招杀手锏时,你可得有十足的心理准备,随时可以真的走,因为事情往往会出现骑虎难下的局面。
“敲山震虎”是很有效的方法,可也是很危险的方法。你必须能够正确地评价你自己,你究竟有哪些方面的特长,你的这些特长是不是公司比较看中的,一般人不能取代的。切不可弄不清自己的“半斤八两”,就去自讨没趣。
小刘在美国取得了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回国后应聘到一家民办技术学院担任讲师。这家学院除招收高中毕业生外,也针对社会大众开班授课,这算是学校的另一笔财源。
这项招生业务由学院的董事长主管,下设总经理,负责召集学校内比较有业务行销经验的教职员参与招生工作。小刘因赴美留学之前搞过行销工作,在业界颇有名声,所以便被任命为副总经理,实际负责招生业务。
业务开展之初,董事长为鼓舞士气,口头宣布了一项奖励办法,表示如达到业绩目标,将提出营业额5%作为全体奖金。另外,他还私下答应发给小刘一笔红利。
结果,在以小刘为首的团队努力下,第一年便创下惊人业绩,业绩完成率120%。董事长非常高兴,按约定发下5%的全体奖金。但是原答应小刘的额外红利却严重缩水,给不到三分之一。
对于董事长的言而无信,小刘心中有气,但也明白这是大多数老板的作风,多说无益,因此,表面上未露出不悦之色。
董事长却装作对此毫不在意,而且还经常到小刘办公室走动,夸赞小刘出手不凡,独当一面不成问题。有一次,董事长告诉小刘,说他觉得总经理老何能力不强,如果小刘有意接任,他可以找个理由把老何给撤了。
小刘心想:董事长答应给红利的事都缩水了,现在又示意我可以接总经理的位子,这其中必有文章,恐怕是在试探我有无野心吧?
再者,纵使董事长真心要他来干总经理,自己羽翼未丰,难保其他同事不眼红,也难保哪天不被拉下马来。毕竟,有老何在,就多了一个避雷针;自己虽居老二,只要二人相安无事,还不是跟干老大一样。
心念一转,小刘除感谢董事长对他的厚爱外,特别强调现任总经理颇孚人望,具有统合、协调能力,是现有团队最理想的领袖人物。而自己尚待学习之事仍多,肯定不能胜任,还是让他先把分内事做好再说吧。
董事长听罢,大为赞扬小刘的谦虚,嘱咐他好好干,将来一定不亏待他,有关总经理换人一事,也就不再提了。
后来,董事长不知在哪里结识了一位美女博士,对方自诩富有丰富的教育行销经验,人称“招生皇后”。这位美女与董事长来往甚密,不久就被安插到学校的招生团队来,还以常务副总经理身份,居高临下地直接指导下半年的招生业务。
小刘一下子由二把手降为老三,但他以不变应万变。在招生工作上,虽已看出美女博士绣花枕头一个,并无真才实学,他也唯她马首是瞻,不表异议。
果然不出小刘所料,在美女博士主导下,下半年学校的业绩严重滑落,降到几乎不到上半年的二分之一。首战失利,美女博士只好请辞,小刘又恢复老二地位了。
眼见这一连串的事件发生,小刘发现职场如战场,险象环生,老是为人打工终非良途。于是,利用自己在英国的人脉,取得了几家英国学院在国内招生办留学的代理权。
之后,小刘一手拿辞呈一手拿留学招生的计划书,去见董事长,表明自己有意创业,特来请辞。董事长觉得目前正待小刘临危受命,当然极力挽留,并问起小刘的创业计划。小刘乘机递出计划书,分析市场远景及前三年的预估营业额,并强调本小利大,没什么风险。
一番分析下来,董事长大为所动。小刘见状,话锋一转,指出自己其实也舍不得离开这里,也有心继续为学校效劳,如果董事长有意的话,他愿意让出一半股份,与其合伙搞留学招生业务。而他,自然也可以留任原职,公私两便。
最后,二人达成合作协议,新公司资金全由董事长负责(也算是补偿先前缩水的红利),各占50%股份。小刘除负责新公司业务外,继续担任原来的副总经理一职,学校讲师职务亦照常。
由于与董事长有着老板伙计、合伙人的双重关系,而且各项业务又都进展不错,如今二人可谓哥们般平起平坐,用不着伴君如伴虎,担惊受怕了。
由此可见,跟上司摊牌的方式也大有讲究。你可以采取上面提到的小刘的做法,但如果条件达不到,更好的办法是你放出风,假装在不经意时提出要到其他公司发展,因为其他公司意欲高薪聘你。放心,这种消息会传得很快。如果你确实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你的上司一定会有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