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会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轻易示人;而真正的君子,虽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锋芒毕露,是毫无益处的。
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在店面是看不到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自己有好东西。倘若随便将贵重商品摆放在明处,岂有贼不惦记之理?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猜忌,吃大亏而不自知。
初涉职场的人,往往都急于显露一下自己的才能和实力,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因而表现得锋芒毕露、急于求成,凡事都要争个“先手”,有时动不动还要来个“抢跑”。但是,过早地掀起和卷入竞争,也会造成某些潜在的被动。
其一,无形中将自己放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定位上。因为你处处显露自己的才干和见识,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认为你总能比别人强。一旦你有遗漏和失误,别人轻则说你还欠火候,重则落井下石,幸灾乐祸地说这是自高自大的最好报应。
其二,会过早地卷入升迁之争。升迁之争存在的一个普遍规律便是淘汰制,通过不断地淘汰来实现金字塔式的职位升迁。过早地进入这个程序,就意味着有可能过早地遭到淘汰。况且,有时的淘汰有可能是一种机遇和运气,有时是人际关系失衡后一种权宜的矫正,更甚或是一种不公平、不光彩的人为的暗箱操作和利益交换,过早地卷入,很可能会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其三,根基不稳,虽长势很旺,但经不住风撼霜摧。倘若你没有厚积薄发的底牌,却一古脑儿地将十八般武艺悉数亮将出来,便是应了中国那句忌语:“好话不可说尽、力气不可用尽、才华不可露尽。”一旦成为强弩之末,连薄绢都穿不过,那肯定会被嗤之以鼻,逐出场外,到那时岂不心血白费、努力落空?
但在现实生活中,还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则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是,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有一位大学生,从分到新单位伊始,就对单位的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未到一个月,他就给单位领导上了洋洋万言的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都一一综列了现存的问题与弊端,并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但效果却适得其反,他被单位的某些掌握实权的领导视为狂妄,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找了个借口,将他退回学校,再作分配。两年之内,他因为同样的情况换了好几个单位,而且还是后一个比前一个更不如意,他牢骚更甚,意见更多,却也无可奈何。
欲速则不达,这样的人尽管很有才能,锋芒毕露的结果却是把自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招致明攻和暗算。
这真是一种深刻的矛盾: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太露锋芒,却容易招小人暗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山岂可容得二虎?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伏下深深的危机:才华是不可不露但更不可过露,适可而止吧。
锋芒毕露者,容易使上级不高兴,上级会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而且一有机会,会把你踹下去。某出版公司的总经理是很平庸的人,他手下的一位部门经理很有工作能力,业余还坚持写小说、诗歌,小有名气。但他有一般文人的通病——不知谦虚。而且经常在总经理跟前卖弄自己的才华,对总经理还一脸瞧不起。传闻他有取代总经理位置的野心,后来,总经理放出话来,说他的作品里有不少性描写——第一,是他的作品内容不健康,作品不健康当然就是心理不健康,有损于出版公司的形象;第二,如果他没有那些体验,怎么能描写得那么细致?肯定和别的女性有交往,这就是道德败坏了。一个道德败坏的人怎么能身居领导岗位呢?终于找了一个错,把他从部门经理降为一个不管事的普通工作人员。
显然,这位老兄犯了“锋芒毕露、功高盖主”的忌讳。
一般来说,伟大的人都喜欢愚钝的人,记住这一点是不会错的。任何领导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部属超过并取代自己。因此,在人事调动时,如果某个优秀、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的部门,上司就会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某一天对方会抢了自己的权位;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到自己的部门,他便可高枕无忧了。
因而,聪明的部属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领导的青睐与赏识:当领导阐述某种观点后,他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并且带头叫好;当他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不是直接阐发意见,而是在私下里或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知领导,同时,再抛出与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见。久而久之,尽管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点儿“弱智”,但领导却倍加欣赏,对其情有独钟。
在更多的时候,上司需要并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可能并不是那么出众的下属,因为他认为这更有利于他的事业。中国有个老故事,叫“南辕北辙”,意思是说,目的地在南方,但驾车的方向却对准了北方,结果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同样的道理,如果上司使用了不忠诚的下属,这位下属总是同自己对着干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这位下属的能力发挥得越充分,可能对上司的利益损害越大。
在我们身边,还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你贸然地把你的构想推销给上司,那么无论你的构想是多么优秀,都有可能被抛进废纸箱。因此,你必须懂得一些技巧:你不妨在上司旁做些提示,或把构想的重点有意无意的移植到上司的脑中,让他认为这是他自己的构想。
有人会觉得自己为公司辛苦卖力,但成果被上司全都霸占而感到愤愤不平。其实,退一步想想:你在公司的位置主要是协助上司,在公司最高层的眼中,你部门做出的成绩,自然也是部门主管领导下的成果。下属尽力完成上司指派的工作是分内之事,假如你硬要出头争抢风光,只会令人觉得你自不量力,不识大体。
记住,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上司的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却未免做作之嫌。所以,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第一,让上司充分地表达意见,你适当地作些补充,提一些问题。这样,他便知道你是有知识、有见解的,从而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你的能力和价值。
第二,不要用上司不懂的技术性较强的术语与之交谈。这样,他会觉得你是故意为难他,可能觉得你的才干对他的职务将构成威胁,并产生戒备,而有意压制你;还可能把你看成书呆子,缺乏实践经验而不信任你。
第三,对上司个人的工作提建议时,应尽可能谨慎一些。必须仔细研究上司的特点,研究他喜欢用什么方式接受下属的意见。对大大咧咧的上司可用开玩笑的方式,对严肃的上司可以用书面建议的方式,对自尊心强的上司可以用单独建议的方式等等。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当你的才能高于上司时,不可过于锋芒毕露,以免引起上司的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