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个寓言,说有位车夫拉着车上桥。桥很陡,走到半路实在拉不动了。他急中生智,用力顶着车把,放声唱起歌来。他这一唱,前面的人便停下来看他,后面的人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也快走着追上了他,而车夫则乘机央求大家帮着推车,大家一齐用力,车很快就推上了桥。
这位车夫的求人策略堪称高超。本来是求人帮忙,结果却成了别人自觉自愿的行为,求人求得不露声色,浑然无迹。我们把这种求人术总结为“隐身战法”。
不要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寓言,说说而已,在生活中是行不通的。其实,现实中还真有这样的事情。美国《纽约日报》的总编辑雷特就是这样求得一位贤才鼎力相助的。
当时,雷特是格里莱办的《纽约论坛报》的总编辑,身边正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他的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他需要他帮助自己成名,帮助格里莱成为这家大报的成功的出版家,而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除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伊利诺州从事律师业。
雷特看准了约翰是把好手,可他怎样使这位有为的青年抛弃自己的计划,而在报社里就职呢?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去吃饭。饭后,他提议请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在报社里,从许多电讯中间,他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做。社论写得很棒,格里莱看后也很赞赏,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雷特凭着这一策略,猎获了他物色好的人选,而约翰在试一试,帮朋友忙的动机下,毫无压力、兴致很高地扭转了他人生航船的方向。事前,雷特一点也没泄露他的意思,他只是劝诱约翰帮他赶写一篇小社论,目的却很圆满地成功实现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求人的规律,那就是: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西游记》里讲到,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中途遇上了火焰山,孙悟空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扑不灭它,最后不得不向铁扇公主求情,借她的扇子一用。谁知这女子根本不赏脸,于是孙悟空变成了一只小飞虫,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皮里,一阵折腾,公主打熬不住,只好投降。
兵法中有一条: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以“隐身战法”求人,也可以采取这种策略,明里强攻不成,就暗中智取。
钟隐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的一位著名画家,他年少顿悟,倦于俗事。幸好家道殷富,有使不完的银子,于是便进了深山,学习前辈陶渊明先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态度,做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来了。
隐居山林,除了修身养性,练练气功外,钟隐最爱做的一桩事就是画画。好在眼前鸟语花香,溪流清澈,到处都是作画的素材。钟隐每日画花竹禽鸟,山水人物,倒也自娱自乐。
不过,画了一段时间,钟隐就出现了“眼高手低”的毛病。怎么看自己的画都是一肚子气,自己构思的妙境,就是画不出来,急得他扔掉画笔,向着山林叽哩哇啦扯着嗓子乱叫一通。
等到钟隐冷静下来,经过反思才认识到,毛病就在于自己画技贫乏。于是决定下山求师学艺。
下山后一打听才知道,当时画花鸟的高手叫郭子晖,此公笔墨天成,绘尽物性之妙,尤其擅长画鸷鹞。钟隐大喜,立即前往郭府拜师。不料,郭子晖并非世中俗人,虽然身怀绝技,却不肯轻易授人,是否有意想使自己这一套绝活失传,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他老先生要作画时,总会吩咐下人把门关上,插上门闩,唯恐马路上过往的行人,或是私闯进来的宾客,窥见一招一式。因此,钟隐兴冲冲来到郭府,连大门也没跨进,就让门房给轰出来了。
钟隐倒是很有趣,一拍脑袋把自己大骂一通:真是该死呀!该死,上山隐居后竟然把世俗的规矩都忘光啦,想当年孔夫子收学生,还要拎十条腊肉来,我怎么空着手就跑来了呢?
于是,钟隐回到家,叫人准备一车银子,风风光光地再次登门求见。谁知门房仍挡住不让进,还冷嘲热讽道:“你认为我们家老爷缺银子花吗?告诉你吧,我们家老爷用毛笔画个圈,能够你小子吃个一年半载的!”
没办法,钟隐只好拉着一车银子灰溜溜打道回府。投师不成,钟隐茶饭不香,夜不能寐。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终于,钟隐想出一条妙计:既然正道走不通,那为何不走“旁门左道”呢?于是,他乔装成一个小厮,毛遂自荐地跑到郭府要当奴仆,且一再强调只混口饭吃,不要工钱。他毕竟是个画家,化妆后连门房都没认出他来。由于他要求不高,郭府又正缺人手,于是就被收下了。
钟隐真不愧是天生做间谍的材料,一进郭府,就把上上下下哄得团团转,对那位郭老先生更是殷勤伺候,日夜端茶捧烟,照料周全,把那位郭老先生都给唬住了,老先生撤除了对他的所有防线,作画时竟然点名要他站在一旁磨墨,根本没料到他是个间谍。此时,钟隐可是称心如意啦,他可以尽情地观看郭老先生作画时的笔法用彩,没过多久,就把老先生那套密不示人的技艺烂熟于心了。
谁知,画技学得越多,越是技痒难熬。有一天,钟隐实在忍耐不住,乘兴在墙上偷偷画了一只鸽子,神形俱佳。有人将此事向郭老先生报告,老先生闻讯前去观看,一看就吓了一大跳,知道这绝非外行所能画出来的。于是,召来钟隐盘问。
钟隐见纸包不住火,只好和盘托出,郭老先生听罢并没生气,反而大受感动:“相公为了学画,竟然不惜为奴,这叫老夫如何敢当?如此求学,真乃天下少见,老夫就破例把你收在门下吧。”从此,郭子晖老先生与钟隐以师徒相称,一个纵论画道,密授绝技:一个潜心苦学,仔细揣摩。果然,钟隐深得其旨,技艺猛进。画有《鹰鸽杂禽图》、《周处斩蛟图》等,传于后世。
由此可见,如果你所求之事从根本上与所求之人的心意背道而驰,这时你必须把你的真实目的伪装起来,而且要伪装成对方非常想达到的一个目标,使他在不知不觉中为你办成事。
例如,皇帝身边如果有奸人,国家大事会常被他们干扰。要整肃国政的话,就必须清除这些奸人,这叫“清君侧”。但是,如果直接提出让皇帝赶走他身边最信赖的人(奸人往往都是皇帝最信赖的人),不但不会成功,而且还可能会带来杀身之祸。
宋真宗时的王钦若是有名的奸相,为人阴险奸诈,而又善于逢迎献媚,深得真宗信任。他常常在真宗面前进谗言,中伤其他正直的人士。而被中伤者却为他的假心假意所蒙蔽,多数不知自己已被他所中伤。
契丹逼进南宋时,王钦若借口局势危急,力劝宋真宗逃向江南,到他的老家去建立小朝廷。寇准以其惊人的胆识和指挥若定的雄才,坚决挫败了王钦若的逃跑计划,簇拥真宗亲征,直抵前线。由于王钦若也跟随真宗到了前线,仍旧在真宗面前叨咕这,叨咕那,事事掣肘寇准,干扰他抗击契丹的军国大计。寇准一直在捕捉机会,想把这个奸相从真宗身边赶走,以清君侧。
有一天,真宗正在为人事安排发愁。他对寇准说:“现在,契丹直逼城下,天雄郡被隔绝在敌后。天雄郡若有不测,河朔全境便会沦入敌手。你看,该让谁去镇守呢?”寇准回答说:“当前这种形势下,没有什么妙计可施。古人说,智将不如福将。参知政事王钦若仕途顺利,长得白白胖胖,真是福星高照。让这样—位有名的福将去镇守的话,定会吉人天相,可保万无—失。”
真宗历来看重王钦若,今天难得寇准也这样看重他,心中特别高兴,便欣然同意寇准的意见,命令寇准草拟诏书,通知王钦若上任。当寇准把真宗的旨意传达给王钦若时,王钦若吓得脸色惨白,说不出话来。他原本是个胆小鬼,只会溜须拍马,挑拨离间,哪有深入敌后去固守孤城的本领?此去准是白白送死。
寇准见他可怜兮兮的模样,便对他说:“国家危急,皇上亲自挂帅出征,你是皇帝一贯倚重的执政大臣,现在正宜体贴皇上心意,为国效力。”并说:“护送你上任的部队已经集合待命,皇上指示免去了上朝告辞的礼节,让你马上出发,不可耽误军机。”说罢,举杯为王钦若饯行,祝他早日奏凯归来。
王钦若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去上任。他来到驻地一看,满野全是契丹兵,王钦若哪有退敌良谋,只好堵死城门,固守待毙。
赶走王钦若后,宋军上下齐心,一致对敌,迫使契丹退兵求和,解除了宋朝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危机。天雄也因契丹撤军而得以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