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报纸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则故事:张明星是一位善良的食堂老师傅,虽然只有500元的退休金,可他的免费餐在6年里帮助77名贫困生■过荆棘,走进大学的校门。可受过资助的77名贫困学生没有一人回来看过自己,学生没有一个以任何方式对张大爷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此报道立刻引起关注。
这里,我们不忍用“忘恩负义”来形容这些有幸从贫困中走过来的莘莘学子。的确,贫穷不是他们的错,他们有接受帮助得到教育的权利。问题是他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还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呢”?这也是他们要拷问自己灵魂的问题。
为什么社会在进步,而人们的思想却在倒退。我们号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曾经有过那么多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饮水思源”,“感恩戴德”,“结草衔环”,“投桃报李”的典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有恩不报非君子”的醒世警世格言,无不在昭示着我们这个民族曾是如何看重“知恩图报”的基本人品,曾有过何等悠久的知恩重情的民族传统。然而,这一切,好多人好像都忘了。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忘在了九霄云外,好像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既然如此,我们就来看看古人的做法吧,向他们学习借鉴一下如何感恩,如何记得曾经给予过自己点滴之恩的人,看一下他们是如何知恩图报的。
知恩图报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3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3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结草衔环
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不仅向我们讲述了成就美德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是一亘古不变的天理。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8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9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4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说完古人,我们再来看看动物的知恩图报的故事。
感恩的狼
在我们的记忆中,狼是凶残的,然而,狼却能记住帮助过他的人,懂得感恩。
这是一位老人张大爷亲身经历的故事。
那是张大爷年轻时候的事了。有一天下午,他到村后的山沟里砍柴,身边带着“黑子”,那是他养了好几年的一只黑色的大狼狗。
突然,“黑子”像一道黑光冲了出去,转眼叼着一只小动物跑到张大爷的身边。张大爷仔细一看:是一只受伤的小狼崽,也就刚刚断奶的样子,它四肢挣扎着,用哀求的目光望着张大爷。
张大爷知道,狼是吃人的啊!以前村子里进来狼,乡亲们都拿起棍子出去打狼,有的狼就被打死了。可是,这是一只小狼崽,张大爷不忍心让狗咬死它,就把它抱回了家。
它的腿瘸了,张大爷给它包扎好。每天精心地喂养着,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三儿”,“黑子”几次咬它,都叫张大爷给骂一边去了。
一晃一年多过去了,小狼崽也长成了大狼。毕竟是张大爷把它养大的,对它还真有了一些感情,“黑子”一欺负它,张大爷就狠狠地训斥“黑子”,出门也常常带着“三儿”和“黑子”。
后来有几次在半夜张大爷被它俩儿吵醒,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张大爷决定观察观察,夜里,他眯着眼睛装睡。忽然,“三儿”张着大嘴冲着张大爷的脖子扑来,身边早有准备的“黑子”一跃将“三儿”扑到土炕下面。张大爷的心一惊:莫非这“三儿”真的想吃我?这使张大爷久久不能入睡,这“三儿”是我从小养大的呀!难道真要吃我吗?思来想去,觉得吃人是狼的本性,怎么能够改变呢?真不如狗对人忠诚啊!没有“黑子”自己这条命就没了。
天一亮,张大爷熬了一锅稠稠的玉米渣粥,凉凉后把“三儿”叫过来吃,看它吃得饱饱的,张大爷对它说:“三儿”你走吧!去找你的爹妈去吧。张大爷随手往外推了推它。“黑子”明白张大爷的意思,直往外撵它,“三儿”默默地走了,还回了几次头……
一年后,张大爷到十几里外的小镇子上赶集,卖完挑去的两筐小枣,天已经快黑了,张大爷匆忙往回赶,到了村后的山坡上,天已经黑下来了。正当他担心的时候,担心的事就发生了,不知什么时候,十几只狼围了过来,张大爷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腿也瑟瑟发抖,这回算完了!猛然,张大爷灵机一动说道:“你们这里有叫‘三儿’的吗?”只见一只英俊的大狼,看了看张大爷,低沉地嚎叫了一声……
奇迹出现了,只见十几只狼有些不情愿地往后山走去了……
狼群放弃了一顿美餐,张大爷也拣了条性命。
动物尚且知道知恩图报,为什么我们人类就不能呢?
就像前文的食堂师傅,他帮助别人的时候并不是期望被帮助的人能够报答自己,但是,至少应该被那些帮助的人记住或者说句谢谢吧!可是,那些受过教育的学生却连最基本的感恩之心都不懂,当自己脱离贫困的时候,早把当初的恩人忘了个一干二净。这种现象不但让人感到悲哀,更令人感到心寒。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记得帮助过自己的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不懂得知恩图报,一位生活非常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一家一户地推销自己的商品。但是,他的推销很不顺利,到傍晚时他非常疲惫,饥饿难耐,他绝望地想放弃这一切。正当他走投无路的那一刻,他敲开了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解解渴。
开门的是一位漂亮的女子,她微笑着给了这个男孩儿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儿感动得流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以后,他对人生再次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这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无意之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在多年前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美丽女子!这次,他一定要为她做点什么。
那位妇女一直都在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她硬着头皮非要办理出院手续不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在手术费用单子上面看到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那位昔日美丽的年轻女子没有看懂那四个字的意思,她早就不记得那个男孩儿和那杯热牛奶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这个感恩的故事,希望能提醒那些自私冷漠,忘记恩人,不知感恩的人:感恩就是那结草衔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它是一种美德,一种更高的境界,是值得你用一辈子去等待的一次非常宝贵的机遇,是值得你用一辈子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是值得你用一辈子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它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片刻所答谢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热烈的阳光,让世界充满了温馨。
所以,请记住人生历程中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也记住生活给予你的每一缕善意的微笑,或者每一份源于心底的感动,用一颗感恩的心,也去对待别人及这个世界,你将会发现生活中因有了感恩而多了欢笑、快乐、真诚,而少了虚伪、欺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