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杜甫有这样两句名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正如诸葛亮所说:“志当存高远”,一个人要想成大才,就必须有正确而高远的志向。许多有成就的人莫不如此。志向的正确、高远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
曾经有人问3个正在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事?”第一个人听了回答说:“我在砌砖头!”第二个人回答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人笑着回答说:“我在建筑世界上最有特色、最美丽、实用的房子。”后来,第三个人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师。
为什么第三个人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师呢?为什么不是第二个人或第一个人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人,他没有远大的志向,把志向放得微不足道;而第二个人,满脑子里都是些庸俗的想法;然而第三个人却拥有远大的志向,所以,他成功了,这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志当存高远!”
“志当存高远”这是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古人很重视人生志向的确立,志存高远,就会自我激励,奋发向上,有所成就;志向远大,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和自身的弱点,去实现宏伟的志愿!
纵观我国历史上每一位有作为、有成就的杰出人物,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能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凡响的成就,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着远大的志向抱负,且历经磨难志不衰,苏秦曾为求知而刺股自励,终于身挂六国相印,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读,终于说《诗》而扬名……立大志,成大业,做大事的人古往今来不胜枚举。
鸿鹄之志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出身贫穷,年轻时在农村当雇工,替人耕田种地。当时他就立志将来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一起当雇工的伙伴都笑话他,认为替人耕田种地的下等人,还想干一番大事业,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陈涉看到自己的宏大抱负,不能被一些眼光短浅的人所理解,感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小小的燕雀,是不可能知道天鹅的大志的。
后来陈涉成了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由他首先发难,将秦王朝推翻了。
鲁迅弃医学文
青年时期鲁迅,曾到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希望以医救国。在第二学年里,学校增加了一门学科——细菌学。教学这一门课程时,细菌的形状全部是用幻灯片显示的。有时穿插放映一些时事幻灯片。有一次放映有关日俄战争的纪录片,画面上出现很多中国人围观一个被说成是俄国间谍的中国人,这个人将被砍头示众,周围人在看热闹,画面上观众体格强壮而精神麻木。鲁迅深受刺激,心情十分痛苦,他深深地感到,学医在当前并不是一件要紧的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人们即使体格再健壮,也只能被示众或做看客。最紧要的,是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他毅然放弃学医开始了他的文艺写作。最终成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
为了中华之崛起
新学年开始了,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为了测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有的回答:“为家父而读书。”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魏校长指着坐在后排的一位学生说:“周恩来,现在你谈谈为什么要读书?”“为了中华之崛起。”周恩来庄重地回答。由于他的南方口音魏校长一时没有听清楚,于是周恩来又沉着有力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了一生。
邓恩铭16岁写《述志》诗
革命烈士邓恩铭16岁时便写下了一首《述志》诗:“赤日炎炎辞荔城,前途茫茫事无分。男儿立下钢铁志,国计民生焕然新。”表达了他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
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同为16岁时的李四光,借用孙中山“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话语作为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终生铭记。
为人类福利而劳动
马克思也在中学时代就立下了“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志向,并且为了崇高理想的实现而全力以赴,终生不悔。
生活的顶峰——建立功勋
恩格斯在青年时期就立志奔向“生活的顶峰——建立功勋”,为新世界开辟一条前进的道路。
巴斯德立志研究酸乳发酵
巴斯德,是法国19世纪著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有一天,他注视着桌上一瓶酸牛奶。凝神思索:酸奶的发酵,是因为化学变化呢,还是因为微生物的作用呢?当时他没有能解答这个问题。
从此以后,他整天认真地,在一间闷热的简陋的实验室里进行试验研究。脸上被油烟熏黑了,衣服也布满污垢。时而呆立不动,时而狂奔疾走。有人说:巴斯德得了精神病。
不知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巴斯德终于成功了!他科学地证明了:酸牛奶的发酸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并且写成了著名的《乳酸发酵》一书。在微生物发酵和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且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
中外无数的英雄人物和历史名人,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伟大的志向和理想,并一生为之奋斗不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志当存高远
志向是一种改变现状的理想抱负,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决心雄心,是一种追求崛起的精神境界。
立志,是干事业的需要。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志向是一种力量、一种支撑,是一个人的奋斗方向、奋斗目标。人,有了志向,才能自立自强;有了志向,才会产生强大的毅力;有了志向,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苏轼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抱负极大,志向极远,它所产生的力量就可能令人惊异和震撼。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远大志向,满足眼前,不思进取,就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随波逐流,一生只会在浑浑噩噩、平平庸庸、碌碌无为中度过。为什么有些同志参加工作时,条件相同,机遇均等,但是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差别很大,有的当了标兵,事业蒸蒸日上,而有的则做了尾巴,终生一事无成?原因就在于此。
立志,要立大志。胸当怀大志,志当存高远。一个人的志向只有同国家、民族的未来大业融为一体,汇入时代潮流,与时代合拍,在干事中建功立业,才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成为改造社会的英雄。立大志,就要立志创一番事业,不要立志做大官;立大志,就要把志向定在为人民谋福利上,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创业上,倾心谋求社会的进步;立大志,就要立志做事关长远的事、事关全局的事、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也立志,但有的是立“官”志,追求做大官;有的立“钱”志,信奉“理想理想;有钱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有的立“名”志,图名声,这些都与时代不合拍,与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是格格不入的。
立志,要立常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常常立志。但遇到困难时,退缩了;遇到险阻时,退缩了。他们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不敢战胜艰难险阻。这样的人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缺乏始终不渝的毅力,没有吃苦耐劳的作风,没有为事业献身的精神,这注定他将一事无成,在羡慕成功者的辉煌时,追悔不已。
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放眼神州大地,各地竞相发展,到处生机勃发。我们面临的形势可谓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要退。伟大的时代,需要一大批胸怀大志并为之奋斗的人;伟大的事业,又为一大批胸怀大志的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立大志,勇创业,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时代的要求。人生能有几回搏,就让我们在时代的风云中展翅高飞,搏击长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