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彼此交往而建立了人际关系,能与周围人关系处得好,那么你就会开心、幸福、快乐;与周围人关系处得不好,就会影响你的心愫,而使你忧郁、急躁。毋庸置疑,人人都希望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万事开头难”,人与人初次见面,难免会有紧张和防范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表现出自己的热情,“很高兴认识你”、“我叫……希望和你做朋友。”这些得体的招呼语便会拉近彼此的距离,消除双方的紧张,同时也为以后的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说,礼貌地和别人打个招呼对你来讲是很必要的。
如果你经常向别人打招呼,那么,就表示你是很在乎对方,你对他还是很有礼貌的。如果见了面一句招呼也不打,对方难免会乱寻思,从而影响你们以后的交往。与素昧平生的人第一次见面,招呼一句,就像送上了你的名片,同时也关系到你在对方眼中第一印象的确立;平时熟识的人见面打个招呼是维系双方情感的纽带。话说到这里,心急的您也许要问:“那该如何正确地打招呼呢?”别忙,以下就是我们总结出来的几点:
第一点,关心的招呼才能赢得人心,打招呼时切忌敷衍了事,招呼要表现出你诚挚的关心。假如你对一位因生病多日未来上课的同学打招呼:“你身体刚好,不要太累着自己,你有不懂的题可以问我,保重自己噢。”相信没有人不会被这话语中流露出的关心所感动。
第二点,打招呼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中国人打招呼喜欢用:“吃了吗?”也不怎么分时间地点,见人就问“吃了吗”。说到这儿,还有个笑话。一个美国人到中国来旅游,在路上遇到一位中国朋友,那朋友便向他热情地打招呼:“Hello,吃了吗?”“还没有,你请我吃饭?0K!”咱们这位朋友也只有假戏真做了。在美国和中国,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大相同,分清地点才不致闹出笑话。比如在街上遇见朋友,你可以说:“买东西呀!”或者干脆:“嗨,你好!”都是很好的招呼语。再次,打招呼要主动,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主动交往的结果,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相信如果你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别人肯定也会热情地回应;但是,如果你不主动打招呼,那么,久而久之,也许别人也就懒得再跟你打招呼了。
第三点,打招呼时最好面带微笑,因为微笑向对方表达了你的善意和好感。另外,最好能记住别人的姓名。往往有这种情况,你因为没记住对方的姓名,虽然打了招呼,对方却没反应,你因此心里很不高兴。可是,假如你带着对方的姓名、称呼打招呼,对方还会没有反应吗?所以,一定要记住,见面时互相打个招呼,就像你给运行的机器滴上一滴润滑剂,要知道,人际关系的正常运转,可是少不了这一滴润滑剂的!
除了打招呼,“礼仪”也已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成为了我们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礼仪”是一种尺度,人与人的交往根据不同的程度采取不同的“礼仪”去交往。同时,“礼仪”也是一种调节器,在公共关系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礼仪”就像润滑剂协调着内部与外部的诸多关系,适度的“礼仪”不仅可以展示一个人的风度,也能反应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真的,大到国际交往,小到人际交往都是离不开礼仪的。
而且,学好“礼仪知识”,也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需要。能够灵活地将正确的礼仪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你就会游刃有余。“礼仪”内容多种多样,包括:日常社交礼仪、涉外礼仪、仪容仪表、家庭礼仪等,但是它有其自身的一些基本特点,一是敬人原则,二是自律原则,三是适度原则,四是真诚原则。掌握了这些原则,把它用于我们平常的待人接物中去,每个人都真正做到学礼、懂礼、知礼、按礼办事,就不会有不满,不会有矛盾,人人都会充满爱心。“礼节”是人际交往中明确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礼貌”是人际关系中表面的行为表现,“礼节”和“礼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要明白这一点,人们互相讲究礼节,是源于内心的仁爱,也是对对方人格的尊敬。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充满爱心和尊严的人会得到福佑,一个人人都怀有爱心和尊严的社会也必将充满和谐、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