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人称为“礼仪之邦”,结婚有婚礼,过寿有寿礼,祭祀有祭祀礼,丧葬有葬礼;无论是什么礼,都必须要有敬礼,要有礼仪,要有送礼的心,毕竟“礼多人不怪”嘛。
首先,人与人的交往之中是很讲究礼多人不怪的。这个“礼”代表礼貌、礼仪、礼数。
(1)礼多之缓和关系
在与同事的交往中,要注重情理,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对增进彼此的友谊,缓和同事关系是大有益处的。比如,当你掏出香烟时,不要忘了先让一下同事。事虽说不算大,却能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
(2)礼多之种下善因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往往会有磕磕绊绊,当你的礼节到了,对方会碍于情面不便计较,你敬人一尺,最起码人家也会回你一尺的。
(3)礼多之取得人心
其实,冰冻三尺却非一日之寒,要想交好一个朋友就得多下工夫,把礼貌礼节做到位,对方自然也会尊重你,在工作中就会给予你支持与鼓励。
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你稍稍留意一点,就会发现,在公司里的红人,没有不多礼节的,要想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顺利开展工作就要学着做。
其次,人在职场,也非常注重礼多人不怪。因为礼貌是基本的礼节,凡事讲点礼貌能使求职工作更顺利。
(1)问候主考官
无论是应聘名声在外、待遇丰厚的大公司,还是默默无名的小公司,求职者首先要过的都是面试考官这一关。因此,在你应聘时,要学会问候每一位考官,这样会在每个考官心中留下好的印象。
(2)面试之后写封信
你可以在面试之后给应聘公司写封信,说说自己对加盟该公司的渴望,并对人事部门接待自己、考核自己表示感谢。无论你最终是否能获得这一职位,都会让公司对你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就会为今后再次应聘打下良好基础。
(3)初来乍到送份礼
常会有一些职场新人总是为无法融入集体而苦恼。其实,要打开陌生同事的心扉不难,只要你表达出了自己的真诚。还是那句话,“礼多人不怪”,初来乍到的新人不妨送点小礼物给同事。礼品不需太贵,几块钱的小工艺品,畅销的口袋书,或自己手工制作的卡片、幸运星皆可。但是,给同事送礼物千万别遗漏了任何人,免得留下人际关系的“隐患”。
(4)积极帮助新同事
其实,就算是再青涩的新人也会慢慢“熬”成公司的元老,对工作游刃有余。也许你在进入职场之初,曾经受到过老同事的排挤,但面对公司新人时,应该有宽容、平等的态度。积极帮助新同事,不仅是对公司的贡献,也有助于拓展自己的人际网络,更顺利地开展工作。这样的话,使公司和个人同时得到发展,两全其美,你又何乐而不为?
(5)充分尊重老总的权威
要知道,老总不但是公司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更是公司利益的直接关联者。老总拥有较高的权威,做出的决策才有可能被顺利执行。如果老总失去了公司主心骨的地位,职员势必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因此,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职员可以为公司献计献策,但是,最好不要随意挑战老总的权威。
在三国时代,也讲究“礼多人不怪”:有“凤雏”美誉的庞统刚出道时四处碰壁,先是在孙权处求职被拒,后又被刘备以一个小小的县令职务随便打发。为什么?就是因为庞统自视甚高,不讲职场礼仪修养。先是在孙权面前夸夸其谈,还顺便贬低了孙权器重的周瑜,惹得孙权极为不快;而且,就是在刘备面前,他也是长揖不拜,给人非常不懂规矩的感觉。如果不是他后来耍了点小伎俩得以才华展露,他就一辈子在小县令的岗位上郁郁寡欢吧!
虽说时下的年轻人越来越讲究自由和个性,但只要是在职场之中,就必须讲究等级尊卑和职场修养,因为无论是在领导眼中还是同事眼中,自以为不拘小节、不懂礼貌和礼数的家伙,都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尤其是在面试的时候,如果礼貌工作不到位,你就会因为第一印象太坏而失去入选的机会。
正所谓“礼多人不怪”,只要你稍稍留心一点,就会发现办公室中那些人见人爱的红人们,没有不多礼的。要想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顺利开展工作,那就学着做个多礼的人吧!
那日,刘飞去拜访客户小玉,在那里闲聊,说起了人情的冷暖,他们也在感叹同事之间的冷漠,小玉说:同是一个单位的,用得着你的时候说得很好,用不着你的时候,走个碰头也不打声招呼。
刘飞认为,其实这是个普遍的现象,想想他自己有时候也不免有装糊涂的时候。节前,他没有去看一个客户,结果节后客户竟短了他的货。在他遭受损失的时候,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见那个客户,结果不但花了银子,还受了那个客户一顿的数落,尽管很快恢复了供应,关系也在他的赔礼中得到了缓和,但是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教训。重要的是他疏忽了必要的礼节,没有在应该出现的时候主动出现。要明白,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人都需要尊重。所以,礼尚往来不仅仅指的是物资上的往来,关键是指感情上的沟通。
每个人都会在不自觉地犯着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如果不及时处理,恐怕迟早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感恩的确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总之,还是那句俗话:礼多人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