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小“礼”换大“利”

在古时候,荀子把“礼”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儒家讲“礼”,当然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但重礼仪,讲礼貌,礼尚往来,在今天的职业活动中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有些时候,很可能你的小礼貌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孔夫子也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没有礼貌,没有礼物,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可能常常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失礼,一个小小的礼物,就得罪他人,无形当中给自己增加很多的阻力。同样的道理,有礼貌的人走到哪都能让人家欢喜,增进他自己人生的助力,甚至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利益。因此,这个礼也可以分为礼貌和礼物两种。

这是一个用礼貌换取大利益的故事:有一个朋友说,那天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客户,他必须在10分钟内赶到饭店。但在海关检查时会花费很长时间,所以很担心自己会误点。海关人员每天要检查的人数有多少?诸位朋友想想看,可能人有几千。几千个人,他们都要做同一个动作,请问你做得到吗?你的耐性有可能维持几千个人吗?所以我们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些海关人员每天干这件事,其实也很疲累。所以这位朋友到海关检查的时候,证件递上去就给这个海关人员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你好。这个躬一鞠下去,这个海关人员很快露出灿烂的笑容,连看都没看就给他盖了章:好,赶快过去。你看,有礼貌很吃香的。这个朋友也非常开心,他说孔夫子讲的是事实。

的确如此,有礼貌的人绝对不吃亏,而是会得到很多的益处。就像上文中的这个朋友,正是由于这个小小的礼貌,他的洽谈会开得非常成功。怎么样,小的礼貌也是很重要的吧,因此,要想有大的成功,获取大的利益,就要从小事做起,讲礼貌。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也是以礼物换取利益的:在寸土寸金的繁华的慕尼黑,最好的安身立命之地就是学生宿舍了。而这其中竟也大有文章可做。一开始,张玉是被告知要排队等半年到两年,她也就信了。直到一个比她迟申请宿舍的北京同学都拿到了房卡,张玉才大吃一惊,当时的她还四处颠沛流离,为住房发愁,同学却享受到了德国政府资助的学生宿舍。原来,有礼走遍天下。原来大家都懂得要送礼给房管,比如中国结之类的小东西。张玉的礼物是一小罐泉州的铁观音,不料真有奇效,当天早上送的礼,下午房管就打电话给她了。她的这个经历真的让人哭笑不得。过去搬家的艰辛,由于舍不得打的,几十公斤的行李都是张玉一个人拖着,从城南搬到城北,从城东搬到城西。其实这个礼,无非是个小礼,但是她的心却受到了伤害。回想一下,当时她到房管处三番五次苦苦哀求,却没有任何效果,如今一个小礼物,竟打发了多少惶恐和泪水。

说到“礼”这个方面,在三国中也有不少的例子,刘备三顾茅庐就完全做到了礼貌,从而获得了利益。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关羽和张飞都对他的低三下四颇有微词,可时间不长,二人就对刘备的英明决策佩服不已:若不是刘备如此礼数备至地以诚心打动诸葛亮,他怎会死心塌地地为刘备鞠躬尽瘁?若没有诸葛亮这个人才,刘备的霸业怎成?其实,诸葛亮也未必不知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因为刘备待自己不薄,也只好兢兢业业地扶植他那怎么也扶不起来的败家儿子了。

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交一个人,也得多花点工夫。对待上司或是同事都要以心换心,把礼貌、礼数、礼仪做到位了,对方才能真心对你,才可能会在工作上给你最大的支持和配合,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因此,一个小礼物就能获得巨大的方便,不仅在我们中国是这样,在德国也是这样。这就充分说明了“礼”的重要性。其实,在这个多变的社会中,我们难免要与礼接触,这个礼当然就是礼貌和礼物。所以,我们要懂得以小“礼”换取大“利”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