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要有度
有一次,一位朋友因一点小事与别人发生了争吵,一怒之下就打了别人几巴掌,那人当时就晕倒了,送到医院检查,确诊人家耳朵失聪了,赔偿了几千元不算,还被拘留了好几天。事后悔不迭地说:当时听你的,忍一忍也就没事了。
不错,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好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忍一忍也就化解了。但要做到这一步是多么的不容易。
忍字头上一把刀,这个活生生的象形字就摆在我们面前,它告诉我们:“忍”必须有巨大的克制力!
忍,是一种痛苦,是一种考验,是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是人格和品行的至高境界。忍是一种理智,是感悟人生的一种智慧,是经历挫折后的一种持重。
古人作过一首“百忍歌”,虽不尽可取,但今天读来也有教益。文中写道:“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饿可立品,忍得勤劳可余积,忍得语言免是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忍耐精神是很不够的,有的人因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有的因几棵白菜大打出手,甚至送掉几条性命;其时都是一些小事,闹得不可开交……要如何练好这个“忍”功,看来也是我们现代人不可忽略的一个课题。
从古到今,中华民族有“忍”的美好故事,蔺相如让廉颇,忍得廉颇放弃傲慢,求得将相的团结,“将相和”的故事流传万年;韩信忍得胯下之辱,成就了汉王朝的大业。
一个人要达到忍的至高境界,那他面对挫折就能坦然,面对嘲讽就能凛然,面对名利就能淡然。
要达到忍的最高境界,需要锻炼,需要磨炼。我们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去养成,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不习惯到习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涵养的人。
我们提倡忍的精神,要宽以待人,忍辱负重,平和达观;不要在一些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坠入“非此即彼”的极端思想方法;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但是,忍要有度,要忍在刀刃上。不是什么都一味去忍,变成一个麻木、怯懦、奴性十足的人。当坏人作恶,你不能忍,当别人有难请你相助时,你忍不得……忍,如果去掉心,那就失去良心和道德,那你忍就是残忍,就是罪恶。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忍字用到适当的地方。
从前,在古印度南部,有个侨萨罗王国。国中出了五百个强盗,占山扎寨,拦路抢劫,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商客游人和地方百姓深受其害。地方官员多次用兵,终不获胜。只好报知国王,国王派精兵良将前来征剿,经过激烈的战斗,五百名强盗战败全部当了俘虏。
国王决定,对人们恨之入骨的五百强盗处以酷刑。这天,刑场戒备森严,杀气腾腾。兵士手持尖刀将赤身裸体、披头散发、捆在刑柱上的强盗双眼全部挖掉,有的还割掉鼻子、耳朵,然后放逐到荒无人迹的深山老林中。这座山谷林木葱茏,狼嗥虎啸,阴森恐惧,衣食无着。强盗们悲愤欲绝,撕心裂肺地绝望地嚎叫着。
凄惨的呼叫声传遍四野,也传进了释迦牟尼佛的耳朵。知道这是五百强盗在生死线上挣扎呼救,便用神力送来了香山妙药,吹进了五百强盗的眼眶。霎时,个个双眼又重见光明。释迦牟尼亲临山谷,给五百强盗讲经说法:“正是你们以前作恶多端,才有今天的苦难。只要洗心革面,弃恶从善,皈依佛门,就能赎清罪孽,修成正果,脱离苦海,进入极乐世界。”众强盗听了佛的教诲俯首悔过,口称尊师,成了佛门弟子。从此,山谷中的森林被称作“得眼林”。很多年后,当年的五百强盗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忍让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有训:“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连佛祖尚且宽容了五百强盗,更何况我们这等凡人呢?
在人与人之间日常交往中,宽容忍让是一种可取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民族家庭关系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我们与家人、朋友、同事,甚至路人在不同的场合交往接触,总免不了有意见相左、磕磕碰碰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各自主动退让,宽以待人,少计较得失,有利于减少矛盾,维护人际间的和谐,于人于己,都是有益身心的事情。尤其在现代社会,人们出现过于计较个人功利的倾向,这种宽容忍让的精神更是应当加以提倡。
但是,什么事情都不能有极端,宽容也要有度。我们民族的忍让精神在某些情况下是坏事而不是好事。大者,在民族利益面前不能软弱忍让。中国近代史上受外来侵略者肆意欺辱的纪录正是我们民族忍让精神的消极结果;在关系到捍卫法律尊严的原则事情不能忍让,比如遭受强暴却忍气吞声,让犯罪者逃之夭夭,这实际上是纵容了犯罪;在牵涉到个人尊严、人格、权益的事情上也不该忍让。当别人出于恶意损害了你的个人利益时,你还一味地忍让,打你的左脸还送上右脸,这便是缺乏自尊、软弱无能的表现了。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利用法律、政策以及其他有效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捍卫自己的尊严,这是现代人在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学习的新内容。比如老板无理扣压薪金、遭遇上司猥亵、物业管理乱收费、居住环境受污染等,都是不应该忍让的事情,从大的方面来说,每个人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是在捍卫法律的尊严。
懦弱的蛇
一条大蛇危害人间,伤了不少人畜,以致农夫不敢下田耕地,商家无法外出做买卖,大人无法放心让孩子上学,到最后,每个人都不敢外出了。
大家无奈之余,便到寺庙的住持那儿求救,大伙儿听说这位住持是位高僧,讲道时连顽石都会被点化,无论多凶残的野兽都会被驯服。
不久之后,大师就以自己的修为,驯服并教化了这条蛇,不但教它不可随意伤人,还点化了它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而蛇也在那天仿佛有了灵性一般。
人们慢慢发现这条蛇完全变了,甚至还有些畏怯与懦弱,于是纷纷欺侮它。有人拿竹棍打它,有人拿石头砸它,连一些顽皮的小孩,都敢去逗弄它。
某日,蛇遍体鳞伤,气喘吁吁地爬到住持那儿。“你怎么啦?”住持见到蛇这副德性,不禁大吃一惊。“我……我……我……”大蛇一时间为之语塞。“别急,有话慢慢说!”住持的眼神满是关怀。“你不是一再教导我应该与世无争,和大家和睦相处,不要做出伤害人畜的行为吗?可是你看,人善被人欺,蛇善遭人戏,你的教导真的对吗?”“唉!”住持叹了一口气后说道,“我只是要求你不要伤害人畜,并没有不让你吓吓他们啊!”“我……”大蛇又为之语塞。
一定的忍让是应该的,但不要一味地忍,过分的忍就变成了一种懦弱,凡事都有一个度,把握好这个度,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