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做人要做到十分,做事只可做到八分。”就是说要尽量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凡事不可过于偏激,以免使自己尴尬。意气用事吃亏的最终只能是自己。任何人在做事之前都要做好成功和失败的两手准备,只想到成功,不考虑失败,那是一种特别主观的态度。
美国科学家克里斯托弗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直言无忌的最大坏处,是不给讲话人留下回旋的余地,而且容易挑起冲突。”
曾有人说:“福不尽享,话不说尽,事不做绝。”由于福享尽了则福无久享,话说过头了自己也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同样事情做绝了,也等于把自己往死胡同里逼得没有退路。因此,凡事不能太过,要有度,任何事情太过了就容易犯错,以致失败。这正所谓“过犹不及”,正如你肚子很饿,面对着一桌摆满珍馔佳肴的“满汉全席”,倘若你细嚼慢咽,认真品尝,吃个七八分饱,可能会回味无穷,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你狼吞虎咽,吃得太饱太撑,不但享受不到美味和营养,还可能会吃伤肠胃,让你作呕拉稀进医院。本来是令人垂涎的美食,由于没有把握好度,给自己的肠胃留点空间,使自己承受不下消化不了,结果适得其反。吃东西是这样,为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
从古至今,大凡能成大事的人,皆善于谦恭退让,懂得给自己留下回旋的空间,都明白先声夺人,狂躁激进,赤膊上阵,意气用事,鲁莽行为,这不但是匹夫之勇,于事无补,更会露拙于人,授人以柄,成为众矢之的,最终只能功败垂成,半途而废。因此,凡事要给自己留有余地,顾大局,看长远,顺其自然,该退则退,该让则让,不急不恼,以躲为闪,以守代攻,给别人退让一大步,为自己留出一片天地,在退让的天地中休养生息,保全自己,蓄势待发。
“枪打出头鸟”之类的经历未免也太多了,人也就懂得凡事不应走在前面,应该朝后退一步,保护一下自己;当然,倘若人能够完全放弃自己,什么都不追求,也就不存在上、中、下的问题,问题就在于人是有欲望的,总是有点不甘心,因此很容易走中庸路线。中庸,一方面保留了自己一部分欲望,不至于过分压抑自己,另一方面又保护了自己,不至于那么容易受到伤害,实在是一种两全其美的人生方式。
中庸人生实在是一种特别可爱又特别有趣味的人生,因此在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之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刘渊称帝后,大举攻晋。他命其子刘聪与王弥进攻洛阳,并遣刘曜等人率匈奴军为后援。匈奴联军一路皆捷,接连打败东海王司马越和平昌公司马模派遣的数支晋军。连胜之下,刘聪顿起骄心,不久,汉军被诈降的晋朝弘农太守垣延偷袭得手,大败而还。
气恼之下,当年冬天,刘渊又派刘聪、王弥、刘曜、刘景等人率精骑5万进攻洛阳,并派呼延翼率汉族步兵殿后,在河南大败晋军,包围了洛阳城。但好景不长,汉军大将呼延颢和呼延朗接连被杀,匈奴军夺气,刘渊见好就收,忙下令召还诸将,匈奴军还于平阳。
谁能保证每一朵鲜花都会常开不败?谁能保证每一条道路都会通向天堂?谁能保证总是顺风顺水不会身陷逆境?虽说阳光总在风雨后,但你若不确定自己是那种经历过无尽风吹雨打才能成为参天大树的幼苗,不妨对自己宽容一点,对生活释怀一点,人生路上,见好就收。
凡事要留有后路。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宜留后路,以便需要时能够退身。”人生多变化,好花不长开,好景不常在。开车,你要有备用钥匙;银行里应有一些存款;与人相争,话不宜说太绝。留后步的例子不胜枚举,它是一种原则,为任何事留下回旋的空间,缓冲的余地这是做人的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