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说宽恕是美德,如果要一个人真正地去宽恕敌人时,那就有所不同了。只要稍稍提一提,就会有人对你大呼大叫的。人们并不认为宽恕是一种特别超然、很难实行的德行,而是认为以此态度对敌人,其行不可忍受,也为人所不齿。他们会说:“说这种话叫人恶心”,大多数人以为宽恕自己的敌人是要承认他们并不是那么坏的人;而事实上,他们确实是坏人。宽恕是适度弯曲,但折伤不到自己;宽恕是承受伤痛,并为自己疗伤。拒绝原谅只会带来更多的伤害,何不卸下受难者的袈裟,做个宽恕的人。宽恕,是去伤解痛的唯一良方,是一项重要的求生技能。它可以帮助你在一片误解、痛苦、怨恨与憎恨的狂乱中,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
让宽恕打开和解之门,你今天的敌人也许会变成你明天的好朋友。
这是两则关于宽恕敌人的例子:乔·路易曾是美国著名的拳王,纵横拳坛多年,打败了许多高手。但他在生活中为人非常的谦和,对人又特别的宽厚,和他在拳击场上的勇猛完全不一样。
有一天,乔·路易和他的一位朋友一起开车外出,结果在拐弯的时候,和一辆货车擦了一下。乔·路易看见自己的车蹭掉了一块漆,也没什么大毛病,对方的货车也没什么问题,就准备上车走了。
谁知对方下了车,气冲冲地不由分说就将他痛骂了一顿。乔·路易一声不吭地听着,那人骂够后上了车扬长而去。
货车司机走了后,他的朋友非常奇怪地问他:“那个人如此无礼,你又不怕打不过他,为什么不将他修理一顿?”
乔·路易十分幽默地回答道:“如果有人侮辱了歌王卡罗素,你想卡罗素会为他唱一首歌吗?”
一个人的品格不应由他特殊的行动来衡量,而应由他日常的行为来衡量。由于日常行为的好坏或高低才能反映个人素质的高低,路易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因此,在评价别人时不如借鉴一下。永远不要对敌人心存报复,那样对自己的伤害将大过对别人的伤害。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依然没有与部队联系上。有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
有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认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虽然饥饿难忍,但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如何度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背着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恕了他。”
最高境界的宽容就是宽容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倘若我们这样做了,那么我们就会从中体验到我们自身的富有和强大。而当一个人能够宽容别人时,也必定能够宽容他自己。由于当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之后,他无需去防御别人。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对一生中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具有必要的忍耐力。他能够积极地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中克服自己的弱点,使自己不断趋于完善。
如果说宽恕是一种圣洁的品质,那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又都不具备这样的仁慈。但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会给你带来一种身心的平和。如果你拒绝忘记那些微不足道的陈年往事所引起的愤怒,你就不能体会到这种平静。
宽恕敌人有时就像镜子反射出你对自己的宽恕一样。宽恕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动力,宽恕能治疗一切痛恨,能够增强人际的和谐。不肯宽恕的人大多是自以为聪明的人,但从长远来看,他们并不聪明。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敌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自由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