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于2004年9月,曾写《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两书,引起图书界与社会强烈反响,三年来重印40余次,跟风者如潮,网上评论也铺天盖地,收到读者电话书信无数,纷纷寻问处世的道理与做事的方法,甚至有些读者直问:我是不是属于老江湖,属于城府很深的那种人,孰不知,我一介书生,无非是经历的小事多了,总结的故事多了,看的历史多了,结果发现,那些成大事者,或那些能在社会上混出点名堂的人,都是做人有“心机”的人,做事有“心计”的人。

有很多读者对“心机”、“心计”两词颇为敏感,问我这两词明显是贬义词,而我在那两书中,一直强调心机不是教人去学坏,而是懂得防人、用人、成全自己,心计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胆略,是深谋远虑的目光,在此,我告诉读者,“心机”、“心计”两词是中性词。

在网上,曾有一位叫“时刻准备着”的朋友,曾对本书写过一个读后感,我看后心灵为之震撼,摘录如下:

最近忙里偷闲,从朋友那里借了本吕叔春编著的《做人要有“心机”》看看,不看则已,一看,感慨颇多。

首先是感慨现在人性的丑恶。以至于那么多人出那么多书非要教别人如何如何懂得防人,用人,成全自己。承认人性的善良与丑恶,这是人生观讨论的范畴,但如果不是在发掘自己的善良的一面大做文章,而仅仅是利用别人善良,结果肯定是把自己变得更加丑恶,这样的“智慧”意义何在?

其次是感慨现在社会的复杂。无论你有多么高超的水平多么精湛的技艺,只要你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所欠缺,你就不可能出人头地。社会是针对人而言的,所有人都想在这里得到金钱、名誉、地位、美色、健康等等,所谓的幸福,如果是牺牲他人的幸福而成全自己的幸福,这样的“谋略”不要也罢。

再就是感慨现在大自然的报复。尽管人类主宰世界,但永远只能利用而不能创造自然规律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在物质世界里,人类破坏自然环境来谋取自身眼前的一点利益,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精神世界里,人类加剧自身堕落来换得感情一时宣泄的快感,其最终结果也一定不容乐观。

我不是反对个别人对“心机”的研究,但如果把“心机”广而告之,让人人都去玩弄“心机”,让人人都处于“心机”包围中,这实在是我们人类自掘坟墓,这实在是我们人类无言的悲哀!

来源于《时刻准备着的blog》

他所感慨的很有道理:如果把“心机”广而告之,让人人都去玩弄“心机”,让人人都处于“心机”包围中,这实在是我们人类自掘坟墓,这实在是我们人类无言的悲哀!

但做人做事,应不应该有心机心计呢?

做人,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带着面具生活的,虚与伪,人人谈之而色变,但是,敢问天下人:何人没有自己的藏匿与隐私处?不该示众的,何必单纯地亮与他人看,还是存点心机自己用,但关键是不能用心机去害人。

做事,其实很多时候都是靠方法办成的,不懂方法一味蛮干,虎头虎脑向前冲,能不落得脸丢事败的下场?该用心计的,就不必隐藏,出手时,只要办得了事,用用心计又何妨?但前提是心正不能办邪事。

我写《做人要有“心机”》的时候,也一直强调用“心机”去防人,用人,成全自己,但前提不是教人去学坏,不强调人们去玩弄心机,所以在书名上,特意把“心机”两字加了引号,意思主要是用于防人,不让自己受到侵害,而不是为了把心机去广而告之,后来业界跟风如集,每每看到无数心机心计的书展现在我眼前,把我原书里的东西进行断章取义,心隐隐作痛,实是当初所没有想到,如果我再如此沉默下去,我怕成众矢之的,所以编写了此书,使内容更全面,分析更透彻,讲解更震撼人心,以讲清做人做事之道。不过再次重审:

心机心计,做人做事需要吗?

一定得要,用菜根谭里的那句话: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

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2007年4月10日吕叔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