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

男人是天生的野生猎人

尽管男人看起来很复杂,但如果足够了解男人的话,会发现他们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物种,有时甚至会简单到不可思议的程度。概括地说,一个男人,他的几乎全部主要特点——无论是身体上、思维上或精神上的——都在一个猎人身上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换句话说,男人天生就是野生动物。

在人类漫长历史中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男人和女人共同合作,在充满危险的世界里艰难地生存,并形成了各自的地位和特点。为了生存,各有所长的男人和女人互相依赖,食物、性、孩子、住处等都迫使他们共同努力,因为即使是满足这此最基本的需求,也要求男人和女人通力合作,以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和作用,掌握不同的技巧。

在至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男人充当家庭(包括女人)的供养者和保护者,女人则专门抚养孩子、操持家务以及服侍男人。男人每天清晨醒来就要开始一项工作,那就是外出为家庭寻找食物。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男人就是猎人,猎人就是男人。根据生物进化学的观点,为了适应自己的狩猎工作,男人在狩猎时自觉养成的种种习惯,在漫长的时间里渐渐变成了自发的习惯,存在于男人的基因之中,有些甚至成为了生理特征。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18世纪末以来,人类文明、农业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意味着以获取食物为目的的狩猎活动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在现代社会,男人和女人并不仅仅是因为安全和生存而相互依赖,我们祖先的模式和方式已经过时了。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对传统的男女角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女人开始加入就业大军,削弱了男人对于女人的传统价值。男人不再是作为供养人和保护者而受到重视和钦佩,现在,他们主要因为爱和浪漫向相互重视,幸福、亲密感和持久的激情才是完善男女关系的重要条件。

然而,人类的文明只有区区几千年的时间,尤其是从人类开始进人现代社会以来的这段时间,对于男人的数万年的猎人生涯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尽管男人作为猎人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猎人的一切特征被男人的后代继承了下来。在现代社会中,男人们所扮演的角色和言行、思维习惯、身休特点等,都和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者可以说,即使在现代,每个男人仍然作为一个天生的猎人而存在。

众所周知,打猎是一项很需要体力的工作,这就要求男人具备不同于女人的强壮身体和高大体格。随着打猎的进行,男人的身体功能更加适合从事这一类的工作,比如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量等。男人的脑部结构的进化也证明了他是一个天生的猎人。

根据生物进化的观点,在长期的打猎生涯中,男人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改变,以使他能成功地完成狩猎任务。这个特定的区域被叫做“视觉-空间”中枢,它主要用来测量速度、角度、距离和完成空间配合。现代男性则使用大部分大脑来倒车停车、看地图、往快车道并线、设计电子游戏、玩各种球类运动和击打移动目标,这些都是大脑的狩猎区域。

相对来说,女人以护巢者的身份进化,以保证下一代能够生存为使命,因为她们进化得最好的是大脑的其他区域,而她们的空间中枢活动不会像男人一样发达。很多女人对男人有一点共同的抱怨:他们总是对陪女人逛街这项女性总是饶有兴趣的活动十分厌烦。如果需要一件衣服,他们会直奔目的地,在看到一件满意的衣服之后,一分钟之内就作决定,付款、结账、拿走。

女人们如果了解到男人的猎人本性,那么就不会觉得奇怪。作为猎人,他的任务非常简单清楚——找到一个能吃的东西,然后快速而准确地击中它,提供给家庭和自己食用,或者打倒妨碍家庭安全的目标。犹豫会使他失去自己的目标,至少是失去最佳的捕猎时间。

男人喜欢挑战和刺激,他们对狩猎游戏乐此不疲。在古代,他们为了获取足够多的食物,必须对这一行动保持相当大的兴趣,无沦捕猎环境有多么恶劣、猎物有多么凶猛。同时,通过狩猎,他们不仅获得了女人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也获得了征服的成就感,所以这种成就感一直流传下来,至今如此。

就像猎人捕猎需要做像精心布置许多陷阱和圈套之类的许多事情一样,现代男人在进行各项任务时,也往往不惜付出巨大的努力,耗费巨大的精力。他的所有技巧和心思,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完成任务,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认为是值得的。甚至反过来说,难度越大,就越有挑战性,所获得的成就感也越大。

尽管男人们打猎的时候也有合作,但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单独行动。猎人必须独立解决打猎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在哪个地方打猎、用什么方法打猎等。每当猎物出现的时候,他一般都不能与人商量,也不需要任何人给予指示,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使用最恰当的方法,击中、拿下猎物,然后把它们扛回家,交给家里的女人。在整个过程中,猎人很少需要别人的帮助。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男人都不喜欢别人的指点,而喜欢独立解决问题。

另外,打猎是一项需要用很大力气和足够的智慧进行的工作。在打猎的时候,猎人必须集中全部精力,心无旁鹜地工作,否则就无法成功。这和男人的单一思维也是很相似的。在狩猎的大部分时间里,猎人所做的事情主要是用脑袋和身体进行,很少有机会和别人交谈,这和男人喜欢沉默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每一场狩猎结束之后,由于用去的精力太多,猎人回到家中之后,往往会一言不发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而现代社会的男人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尽管不是躺在床上,至少也像猎人一样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看报纸或电视,这也是他在劳累之后需要休息的证明。

打猎是很复杂的事情,最终的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打猎总是有得有失。百发百中的猎人总是很少,但重要的是,猎人并不会因为失去一个目标就失去打猎的动力。而在现代,在事业上屡败屡战的男人也并不少见,那些因为一次的失败而一蹶不振的男人通常会被认为“不是男人”。

古时候,由于生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男女关系也很简单,不需要男人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男人每天都冒着生命危险出去,到处奔波,为整个家庭寻找食物,女人因此觉得她得到了尊重和爱。她并不指望男人像她一样敏感、体贴,只要他是一个好猎手,并且能够顺利回到家就行了,用不着他掌握处理男女关系的技巧而成为一个满意的配偶。

同时,供养女人使男人受到了爱慕和尊敬。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男人并不那么擅长处理情感问题了,因为情感问题首先需要的是敏感、细腻以及感性,而这些正是男人的弱项。现在,正是这些弱点使他们感到自己对于幸福的把握十分无力。当然,要使他们改变,也需要假以时日。

女人是修行万年的筑巢者

为什么女人缺乏安全感?

为什么女人喜欢婴儿和布娃娃?

为什么女人总是迷路?

为什么女人思考问题总是不着边际?

为什么女人擅长语言表达?

为什么女人有神奇的第六感。

为什么女人喜欢触摸和拥抱?

为什么女人逛街的时候不知疲惫?

这些问题可以从几万年的进化史中找到答案。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女性承担着特定的任务,这些任务锻炼了一些特定的大脑功能,形成了与男人不同的大脑结构和思维方式。科学研究,尤其是现代的脑部扫描技术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精通语言技巧、社交技能、情感分析、审美描述,擅长完成环节缜密的、需要耐心的、计划性强的工作。

想象一下,在几万军前,几十个原始人在洞穴中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靠着狩猎和采集为生,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女性是生育者和护巢者,负责喂养和教育孩子、照顾老人、管理家庭、分配食物,并且利用空闲时间在洞穴周围采集野果和野菜。男性则扮演狩猎者的角色,为家庭提供食物。到了农耕时代,男女分工同样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外出耕田,女人在家织布。到了现代社会,女人同样肩负着抚育下一代和处理家庭事务的责任。

生儿育女是女性的首要任务,保证下一代健康成长是她们的使命。婴儿出生后,需要长期小心护理。当男人外出狩猎的时候,女性则在家抚养子女。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她们需要稳定和安全感。因此女性总是缺乏安全感,渴望和平,害怕暴力和冲突。

女性担任着母亲的角色,照顾孩子是她们的天职,因此大部分女性都喜欢孩子,而且很有爱心。女性的语言技巧明显优于男性。女人在家看孩子或摘野果的时候,经常诉说心事或讨论育儿经。根据X光片显示,女人的大脑中负责处理语言的部位大概是男人的6倍。科学家分析,女性在语言上的优势可能是为了弥补体力上的不足。她们以语言为武器与人争吵或说服别人。

女性的社交能力较强。女人负责管理家庭、分配食物、平衡家庭成员的关系。女性愿意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赋予了女性丰富的情感。女性的大脑更擅长考虑别人的情感、感受和需求的信息。女性是护巢者,对她们来说,家就是一切。她们给予伴侣和孩子足够的关心和体贴,并且希望伴侣给予她们足够的关爱和保护。她们对家庭和男人有强烈的依恋。如果男人不能及时了解女人的需求,女人就会产生被忽略的感觉。

家庭是女性展现自我价值的场所,是女性人生的核心所在。保证基本生存条件之后,人们就会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家庭主妇不仅要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要让自己的家庭看起来舒适温馨。这种工作提高了女性的审美能力。

料理家务是女性的主要职责。家务事非常繁琐,既要照顾孩子,还要洗衣、做饭、缝缝补补。繁琐的家务锻炼了女性的发散型思维,使她们能够同时使用两个脑半球处理性质不同的任务。此外,女性还要在洞穴周围采摘野果,需要充分了解并适应周围的环境。这使她们的视野非常广阔,可以在更大的活动背景下看待各种事物,从而完成一系列任务。现代的女性料理家务的能力仍旧比男性强,她们能及时发现家中器具是否损坏,冰箱里的食物是否够吃等问题。

女人不需要像男人那样外出捕猎,所以她们的空间感比较差,估算时间、测量速度、解决数学难题、判断方向,以及观察和想象三维物体等能力不足。因此女性想问题不着边际、缺乏逻辑性,而且女性的空间感很差,容易迷路。

历经几万年的演化,为了确保种族的繁衍,女性一直扮演护巢者的角色。大脑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固化,导致行为模式的固化。比如女人喜欢逛街,沿袭了采集野果野菜的天性,喜欢东看看西逛逛。女性喜欢聊天,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向人倾诉,因为在远古时代,她们就是这样向同伴宣泄情绪的。当女人对他们的想法或行为发出抱怨和不满的时候,男人要知道那是女性特有的抒发情绪的方式,不要看得过于严重。

到了20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女性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行各业逐渐出现了女性的身影,女性不再是单纯的护巢者角色,她们与男性站在了同样的平台上竞争。她们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不断增强,使她们不再需要男人的供养和保护。但是女性角色的变化,尚不足以使她们的大脑结构和思维方式发生彻底的改变。了解女人护巢者的角色是我们解读女性的一把钥匙,事实上,诸多令男人不解的女人心理和行为,都能从这条线索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