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谬制谬——用比较荒谬的语言来回应对方的荒谬的说法,从而使对方承认自己话语的无理。当遇到诡辩的时候,如果能够及时抓住对方在概念、判断、推理中的某些悖论,将逻辑与机智融为一体,借用原话,指出其不能自圆其说的逻辑矛盾,对方的论点就不攻自破了。这就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有一天,古希腊的文学家欧伦斯比格去饭店用餐,店主的牛肉没有烤好,可是他已经很饿了。店主建议说:“谁要是等不及正餐,就可以随便先吃点现成的东西。”于是,他就吃了不少面包。吃饱之后,他就坐到烤肉炉边,边看边随意地说:“烤肉的时候,我闻味儿都闻饱了。”说完之后,就躺在炉边打起盹来。
最后,当店主来收烤肉钱时,欧伦斯比格因没吃烤肉,而拒绝付钱。店主说“掏钱吧!你不是说闻肉味儿都闻饱了吗?所以你应与吃肉的人付一样多的钱。”听到这些话,欧伦斯比格掏出一枚银币扔到长凳上,对店主说:“你听到钱的声音了吗?”店主说:“听到了。”欧伦斯比格马上拾起银币,放回了钱袋:“我的银币的声音,正好够付我闻了你的烤肉味儿的钱了。”
故事中狡猾的店主将“吃肉”的概念偷换成“闻肉”味,这种混淆是非的诡计被聪明的文学家看穿了,他即采用以谬制谬的方法,按照店主的说法推理出以“钱声”付“肉味”的钱,自然顺理成章,店主也无可奈何。
论辩中还可以用对方的荒谬逻辑推出更为荒谬的事物来反驳对方,“以谬制谬、以毒攻毒”,让对方的观点不攻而破。
某城市的火车站候车室内,有个男青年一口痰吐在了洁白的墙壁上。车站管理员见状,便上前指责说:“同志,‘请勿随地吐痰’的标语你没有看到吗?”车站管理员的话马上吸引了附近的一些旅客,大家都围过来看热闹。青年见到围观者众多,便争辩道:“我当然看到了,但我的痰是吐在墙上的,又不是吐在地上的!”围观的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声,车站管理员显得十分窘迫,但是他马上回应道:“照你这种说法,那么我有痰就可以吐到你的衣服上了,因为衣服也不是地啊。”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男青年哑口无言。这段对话中的车站管理员巧妙地运用以谬制谬的方法,使男青年的荒谬语言不攻自破。
在职场现实中,与蛮不讲理的人讲道理往往是无效的。由于对方并不讲道理,同这样的人去理论常常使自己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中。如果使用“以谬制谬”的方法,就会给对方以有力的还击,让其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以谬制谬的方法只要用得合情合理,就会使你化解尴尬。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此方法首要条件是对方有“谬”在先,如果对方的话合情合理,就不可再使用这一方法。
肯尼迪是以雄辩闻名的美国前总统。有一次,一位地方上的政治家有幸认识了他。“通常您上台演说之前都准备做些什么?”地方政治家请教道:“是翻阅一下记录许多名言的笔记,还是背诵名篇,或者思考着你所敬佩的一些以前的政治家呢?”
“我通常都不做这些事。”肯尼迪平静地说:“我要上台前,会确认好裤子的拉链有没有拉住。”
这则故事中,地方政治家毫无诚意的“请教”,目的就是想刁难以雄辩闻名的肯尼迪总统。肯尼迪巧妙地避开问题的疑难之处,恰当得体,超脱自如。
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同事的故意刁难,他们提出的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处理不好会使人尴尬万分。这时要回答同事的刁难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不直接回答同事的提问,而是转个弯说出,使自己体面地从困境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