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北魏时,有两个充军到扬州的犯人,一个叫解庆宾,一个叫解庆安,他们是亲兄弟俩。后来,解庆安逃脱在外,为了掩人耳目,解庆宾诬告是曾与他们结仇的当地人李盖、苏显甫二人杀了解庆安。李盖、苏显甫二人大呼冤屈,连忙辩解道:早晨二人才看到解庆安匆匆往城外出走,怎么转眼间解庆宾就把血肉模糊的解庆安尸体搬回了家?而证人是一位巫婆,她是根据算卦推算出来的。扬州府又经严刑逼供,李、苏二人屈打成招,此命案被草率地结案,上报到河东太守李崇处。
李崇仔细查阅案情,认为该案疑点重重。他是个不信鬼神的清官,为了查明真相,他想出一计。不久,扬州传出上面的消息,说李、苏二人被判死罪,待秋后问斩。一天,从州郡下来两位公差,直接找到解庆宾说:“你是不是有个兄弟叫解庆安,他在外地杀了人。”解庆宾忙说:“我兄弟被人打死了,现在已结案了,你们一定搞错了。”公差说:“解庆安曾告诉我们,他有个兄弟在扬州,很有钱。他苦苦向我们求情,让他兄弟出笔钱,来救他的性命。今天既然认错了,那就算了。”两位公差欲走,解庆宾急忙把他们拉住说:“那真是我兄弟,他其实没死,是逃亡在外,为了不让别人怀疑,我找了个替死鬼,不巧又被李盖、苏显甫二人发觉。他们与我有仇,就干脆说是他们杀了我兄弟的。”二位公差以“一手交钱、一手交人”为由,把解庆宾叫进当地的一个茶馆,李崇与扬州府衙等人正等在那。原来,判李、苏二人死罪,二位公差说情等事端都是李崇采用的声东击西的计谋。解庆宾见事情败露,只得俯首认罪。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做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做出错误判断。声东击西发不仅在古代适用,在现代也同样适用。所以,恰当地用一用“声东击西”法,你会收获很大。
虽然声东击西为历代军事家所常用,在职场谋略上,“声东击西”也是一个屡试不爽的策略,同样大有用场。比如:在单位自己想升迁也不能向同事表示真实意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