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在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里,有个词语叫作“识相”——做人要识相一点。这一个“相”字包含了无数的人生智慧。懂得察言观色,“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是作为在职场上的你所必备的素质。

松下一家工厂的一位负责人做错了事情,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松下幸之助被激怒了,只见他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并边骂边用握在手里的火钳猛敲火炉,以致最后把火钳都敲弯了。松下高亢的声调与语言的恐吓交织在一起,致使那位负责人支持不住晕厥了过去。于是,松下叫人用酒将这位负责人弄醒,然后温和地对他说:“这火钳是为你而敲弯的。你可以回去了,但是必须弄直它。”那位负责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只是把火钳弄直而已,这种体力上的惩戒是愿意接受的,这个时候内心里不但没有怨恨,甚至对松下给的台阶有些感恩戴德。后来,松下幸之助特意叫秘书护送这位负责人回家,还偷偷地告诉负责人的太太千万要注意他的举动,以免他一时间想不开,做出冲动的事情来。

过了几天,松下幸之助给这个负责人打电话说道:“那天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以后好好干就行。”

“我以后会照您的吩咐去做的,另外,火钳已经弄直了。”那边传来了这个负责人的笑声,看来对松下“过分”的批评丝毫不在意,反而在迎合松下的批评。

听到这样的话,松下心中反而感觉不好意思了。松下的批评并没有使得那位负责人觉得愤恨,反而拼命地工作,并且尽量地减少纰漏。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这个负责人并没有被领导的严厉批评吓破胆,而且还主动说一些话,做一些事情去迎合松下的批评,这样的做法试问哪个领导会再去责怪呢?

领导者交给的任务要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就算能力有限,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领导者最多也是轻轻地责备两句,事后懂得“补锅”就行了。“补锅”的方法很简单:想办法了解领导者的喜好,只有投其所好,才能博得领导者的欢心。

不管在什么时候,人都应该换位思考。请试想,如果你在职场上总是默默无闻,领导者很少会关注你,那么你怎么会有大作为呢?有时候,即使只是跟领导者说一声HELLO,或一句“吃饭没有”,也比十天半月见不到领导要好得多。一个连领导者的门都不能进的人,又怎么会有机会获得领导者的赏识呢!

《水浒传》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武松发配到孟州时,遇到当头棒喝:太祖皇帝祖制,新来配军打一百杀威棒!其实,管营相公未必真想打一百杀威棒,其目的只是要银子而已。倘若我们听人说话听得太老实,只听出话语的表面意思,便信以为真,那么就这辈子就别指望谈什么平步青云,前途无量啦!

陈升是一个小主管,是一个极会察言观色的人,特别是在与上司沟通交流的时候总能准确地捕捉领导的意图。有一次,他去总公司找一个上司请示一些事情。在交谈过程中,上司一面跟他说着话,一面眼往别处看,同时有人在小声讲话。陈升意识到刚才自己的来访打断了对方什么重要的事,对方心里惦记着这件事,虽然他在接待陈升,却是心不在焉。这时,陈升采取了最明智的方法:打住谈话,丢下一个最重要的请求告辞:“您先忙吧。我就不打扰了,过几天我再来听回音吧!”陈升走了,上司心里对他既有感激,也有内疚:因为自己的事,害得陈升白跑了一趟。这样,第二天就打来电话,要陈升过来,并答应了他的要求。

陈升会察言观色,工作一直做得很好,而且还深受客户的好评和喜爱。也正因为如此,上司也都很喜欢陈升,很快就把他列为公司的重点培养人才。

所谓识相也就是会察言观色,能够以小见大,能够注意到细节上的东西,在你的领导者开口之前或是在他要想满足自尊心的情况下,没等他开口你就已经在办了。比如:有外事活动或领导陪客人出门,你就应该跑在最前面去开门;你的领导出电梯,你就要站在电梯里的门口处,时刻准备开电梯并最后一个出来;你的领导水杯里没水,你就去给接点水;你的领导拿烟,你就要马上打开火机给领导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