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兵不厌诈。”职场既然如战场,当然也要有各种对策和竞争,高尚与卑鄙有时候也不过像隔壁邻居,就好像毕加索的画有人认为是艺术也有人认为是看不懂的涂鸦。固然,说谎不是什么好技能,但作为一个职场活动中的中层领导者,你如果不能学会一点“撒谎”的本事,估计再混下去也成不了什么大事了。
职场中真诚到底有多重要?职场人是否说过职场谎言?据智联招聘发布的一项“职场谎言”调查,在接受调查的6000名职场人中,有八成的人表示自己说过职场谎言,四成的人表示自己赞成职场谎言。
在智能调查中,有八成的人表示自己说过职场谎言,超过五成的职场人表示自己并不赞成职场谎言,关键还是在于说话技巧,但是仍然有44.4%的职场人明确表示赞成职场谎言,并且认为职场中有不得不说的“谎言”。
在一家玩具公司当销售部主任的韩波就深有体会,和客户谈业务,只要是女人,无论老少都称其为美女;只要是男人,你只管奉承人家气度不凡、事业有成,不然你如何去和人家谈业务?
韩波无奈地说:“虽然很不想说谎话,但是有时为了避免尴尬和麻烦,还是要说一些谎话才能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比如明明讨厌一个领导,却不得不在他面前或同事面前说他的好话,所以我是赞成在工作上说一些谎话的。比如明明不喜欢你的顾客,却还是要违心地说些谎言来将谈话维系下去。”
这些“讨好型”谎言飘荡在职场的每一个角落,挥之不去,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每个撒谎者都试图以此取悦别人,从而换取别人的好感和回报。
还有一类谎言属于“自保型”。譬如爽约,明明贪玩忘记时间,偏要说是路上堵车。撒谎者一是为了逃避责任,二是为了避免激怒受害者,三是顺嘴撒谎成习惯了,想改都改不了。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撒个小谎骗骗别人,早已是很多人擅长的“小技巧”,甚至不会引起内疚感。很多白色谎言制造者认为,善意的谎言无伤大雅,还能起到职场关系润滑剂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在历史上,刘邦是个典型的表里不一的人,然而他却能从一个地痞流氓,一个连亲人都厌恶的人,一跃成为杰出的开国帝王。那么,刘邦是怎样成为杰出的领导者的呢?
刘邦意识到自己社会地位卑微,无法成就大事,于是,便开始包装自己。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刘邦就开始散布各种各样的言论,以显示其高贵的出身。首先,刘邦号称其出生时发生了各种异象;其次,通过手段娶到吕文之女,而假托吕文会相面,认为刘邦贵不可言,而将女儿下嫁于刘邦;最后,刘邦捏造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神秘老人,说刘邦与吕氏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刘邦通过这些欺世盗名的手段,吸引了大批沛县的小地痞以及胸怀大志的人士,聚集在自己的周围。于是,这些人加盟到刘邦的阵营后,便对刘邦开始包装和吹捧,使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高涨,一下子贵不可言。
刘邦事件拿到当今社会来说,大家肯定认为纯属无稽之谈,还会认为他是一个说谎话连眼睛都不眨的人。但是在当时,这些人制造出来的一系列假象,却大大地提升了刘邦的人格魅力。
在职场,谁要全心全意地相信对方,谁就是“傻瓜”。职场宝典教给我们,掌握必要的撒谎技能,才能在关键时候保全自己。
说句不好听的话,厚脸皮的人绝对比薄脸皮的人更容易得到机会获得成功,刘备脸皮不厚请不来诸葛亮,不是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尔德曼说:“若你问一般人说不说谎,他们通常会答:‘不,我从不讲大话。’或者说:‘只出于善意。’但如果你找一天细心观察自己的行为,你会发现真相是另一回事。”
美国一名心理学家称,人是爱讲大话的动物,而且比自己所意识到的讲得更多,平均每日最少说谎25次。你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有意无意地说过谎?
当然,谎言也分为几种不同类型:
(1)就笔者而言,对于“讨好型”谎言,鄙视之,真心的赞美除外。这年头15至50岁的体健貌端女性都可称之为“美女”,廉价的赞美越来越没人当真——与其违心地讨好别人,倒不如费心装点自己。
(2)对于“自保型谎言”,区分对待之。倘若情势所迫必须自保,可在不伤害第三方的前提下为之。倘若撒谎或不撒谎都不会改变结果,那么宁可不撒谎,还能落得个诚恳老实的好名声。
(3)还有一款“安慰型”谎言,关键词为“其实你很棒”、“我们都看得见你的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通常用于安慰情绪不佳或表现糟糕的同事和朋友。这款谎言基本多多益善,不必限量,请各自酌情处理、随便使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