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上司一般都把下属当成自己的人,希望下属忠诚地跟着他,拥戴他,听从他指挥。下属不与自己一条心,背叛自己,另攀高枝,“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上司最反感的事。所以,尽量在上司面前不要弄虚作假,编瞎话,谎报军情。弄虚作假者往往失信于人。上司若觉得自己被欺骗,将格外恼火,因为你把他当成傻瓜、笨蛋、糊涂虫,当成不可讲真话的人,不信任他,这在极大程度上是伤了上司的自尊心。

常言道:“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在关键时刻,上司才会真切地认识与了解下属。人生难得机遇,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极好机会。当某项工作陷入困境之时,你若能大显身手,定会让上司格外器重你。当上司本人在思想、感情或生活上出现矛盾时,你若能妙语劝慰,也会令其格外感激。此时,切忌变成一块木头一般,呆头呆脑,冷漠无能;或者畏首畏尾,滥竽充数以为编点什么就能得到上司的认可,那就实在是愚蠢到家了。

另外,在工作中,对于上司交代的任务,光说不做,只能得到一个“夸夸其谈”的名声,而这对于个人的职场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一个优秀的中层领导者必须懂得用行动和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仅仅靠是嘴上的夸夸其谈。

业绩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每一个企业都将注重业绩作为自己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把业绩当作中层领导的重要素质。任何一个企业运营的最主要目的,都是获得赢利,使企业的发展越做越大。这是企业存在的根本。

对于中层领导来说,你的工作业绩最能证明你的工作能力,显示你过人的魄力,体现你的个人价值。所以,要想成为受到公司欢迎的优秀中层领导,就必须用自己的成绩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必须对企业的发展有所贡献,这样你才会得到企业的重用,赢得上司的赏识。同时,业绩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中层领导的实际效益。

张盛在某公司做审计科科长很多年,他为人很聪明,但就是不务实。他做起事来习惯于三分钟热度,每天一上班就在宣扬自己的工作计划,好像有很多要事要做一样,而对于工作则没有半点激情;他习惯于投机取巧,想方设法去应付工作,去虚报自己的业绩。有一次,领导让他带人到下属单位去做审计报表,他口头上痛快地答应,表示绝对不负领导的期望,结果却让自己的下属职员——一个刚上班半年的小伙子独自去下属单位做审计,自己却躲在家里休息了几天,结果新人完成的审计报表有错漏,他却把责任都推给新人,领导问他:“你身为他的上司,你的作用是什么,不就是要你把关的吗?那你都干了些什么?”

这样的人自然难以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职务总是升不上去。张盛也常常哀叹着对别人抱怨,当初跟他进公司的人,有些已经升到了高级经理,当年他手下的新人都已经和他平级了,相比之下,他常常独自黯然,常常抱怨公司负他太多……

工作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用行动来证明,用业绩来说话,就没有人可以质疑你,更没有企业可以淘汰你,你就是最受公司欢迎的落实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以业绩为导向,专注于行动过程,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行动力。

在这个以业绩为主要竞争力的时代,没有能力改善公司的业绩,或者不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中层领导者,是没有资格要求企业给予回馈的,最终也将因自己的业绩平平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对于中层领导者来说,工作必须以业绩为导向。

业绩是优秀中层领导者的显著标志,没有业绩,再聪明的中层领导者也会被淘汰出企业。但是,出色的业绩绝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得到的。要吃樱桃先栽树,要想收获先付出。出色的业绩需要人们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找出更有效率的方法;在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找到提升自己工作业绩的中心环节。

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充满着哲学的意味:“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这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但你也许不知道,这句话其实也是刘伯承同志在行军打仗时最爱说的。

刘伯承同志的意思是说,打仗的时候,不应该拘泥于教条,而是要灵活地制订战略战术,以取得胜利为最终的目标,其他的条件都可以视情况而定,也就是说结果至关重要。在战争中,用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取得胜利。

同样的道理,作为中层管理者,我们承担了多少任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到底完成了多少任务。一流的中层管理者永远都要牢记:把事做成功才是硬道理!

因此,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中,光知道夸耀自己,光在上司面前弄虚作假是没有用的;要得到上司的认可,就必须要做出点实际工作成绩。一件工作,光让上司听起来感到很精彩,但一直看不到效果,那是没有用的,反而让上司觉得你是“半斤鸭子四两嘴——只会说,不会做”,感觉你像马谡一样,太务虚,难以担当重任,自然就让你的形象在他心中大打折扣。大多数上司欣赏工作沉稳的人,做事情有始有终,这样他才放心你的工作,让你独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