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的这番言论,旨在说明领导者在职场活动中,须放低姿态,才有可能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低调已成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时尚,也是经验老到的职场高人的信条。就好比在商务飞行的途中,最不显山露水的人可能就是某个知名大公司的总裁,而与普通人一样在等候误点的航班人群中可能就有你仰慕已久的某个名人。低调,就是要将心高气盛演绎成平民化的一种做派。
年过不惑的董先生是一家全球五百强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为公司的创立和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董先生家境甚丰,学识广博,但却极为低调行事。一年365天,他从不穿那种LOGO显露在外面,让人一眼就能识别的服装上班;当那些小人物想尽招数要在公司的内部通讯上露个脸时,他却从不同意刊登任何有关他的照片;他极少出入各种宴请招待场合;遭遇媒体采访,他总是推脱或者礼让给公司的业务主管。因此董先生在公司里十分受人尊敬,也少了很多是非。大家对他的评价是:一看就是有家底,见过世面,内心低调的精英分子。不久总公司人事变动,首席执行官因为某些原因辞职,董先生因为能力和资格都出众,再加上职员的投票推荐,顺理成章地成为新一任的首席执行官。
公司里因为有了董先生这样的人,所以就会让那些事事爱张扬的人有了鲜明的对比。有的人刚刚升职加薪,就立马有了脱贫致富的感觉,恨不得将全身上下来个全盘改造,以一身名牌装亮相公司;有的人积极参与各类大小剪彩和宴请应酬,甚至将声色场所的照片来个广泛传播;还有的人争着抢着要上公司的要员榜,唯恐没有人知道他的职场江湖地位;更有人最喜欢在众人面前耍大牌,出门要专车,接待要VIP待遇,处处摆谱,却也处处招人白眼。后来,不知谁在网络上发布了《摆脱“贫困”后的心虚表现》一文,一对照不得不拍手叫好,原来高调处世正是虚张声势的表现,是内心还处在“贫困”边缘的危机呐喊。
领导者要有勇气、有气魄,敢于放低自己,要知道,高高在上的姿态总是令人讨厌的,更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它只会给领导者的工作增添许多阻碍。如果领导者能够以低姿态同下属交往,那么,下属便会乐于接受你的领导,并且还会主动与你交朋友,这样你的“权力范围”也就变成了良好的关系范围;你与下属的“工作关系”,也就变成了良好的“朋友关系”。中国有句古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请试想,如果你和下属成了莫逆之交,那么,你在布置工作时,你的下属就会觉得这是“朋友托付”的,自然会保质保量地去完成。
领导者在职场中,不仅要做到放下官架子,不以权压人,而且要时刻提醒自己走出办公室,置身于下属当中,与下属知心交往,从内心深处与下属结交朋友。领导者与下属的感情拉得越近,就越容易赢得下属的信赖,领导者开展工作,自然会一帆风顺,如履平川。
老子警告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总之,中层领导者身在职场待人处事要“声色柔和”,追求“沉静平实”,不可夸耀自己的才华或者骄傲自大。若不谨言慎行,往往会招来他人的反感和冷落,明明想在同事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结果却会被人排斥,距离拉得很远。世人都存在一种嫉妒的心理,都希望自己比别人优秀。被别人比下去是很令人恼恨的事情,因此,与别人相处时一定要谦虚谨慎、锋芒内敛才是。
低调做派是内心充盈的磊落风度,亦是没有强烈落差感的平和心态。低调的人内心一定没有恐惧,只有满足。
身处职场,无论是面对你的上司还是下属,只有把握好低调与高调,进退的分寸拿捏准确,才能从职场中脱颖而出,稳稳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个企业新来一位总经理,他召集所有的中层领导开会,谦虚地表示自己初来乍到,请各位对企业的发展提出高见。所有的中层领导们要么你推我、我推你,要么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总经理也一脸谦恭,始终微笑而有耐心。
忽然,一位年轻的经理站了起来,似乎憋了很久:“我们公司出现了很多问题,要想很好地发展,必须做到以下三条:第一……第二……第三……”他讲得慷慨激昂,有理有据,直指当前公司矛盾的核心。其他经理或者静静地看着他,或者低下头,专注于自己的桌面、鞋尖。等他讲完了,会议室里谁也不吱声,一片沉默。
总经理看看大家,好像明白了什么,便问:“年轻人,你多大了?做几年经理了?”年轻的经理一一作了回答。
总经理禁不住批评年轻人说:“在座的有很多年龄比你大,资格比你老,学识比你高,他们对企业的发展看得就没你清楚吗?你所说的就一定正确吗?希望你以后多向老前辈请教,虚心向老经理学习。”
但是会开完后,总经理却把年轻的经理请到自己的办公室,亲自关上门,拍拍他的肩膀,说:“年轻人,以后公司就靠你了。”年轻人一头雾水,刚才你还在批评我,怎么现在又说这种话?
总经理说:“刚才你在会上讲得都很正确,但是你讲得太尖锐、太直接了。而且你讲了以后,其他经理会觉得你比他们高明,所以他们就可能对你很不满,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付你,这样你的处境就会很危险。所以我才要批评你,把你救出来。以后要记住:‘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年轻的经理如醍醐灌顶,感叹这是职场重要的一课,要不然自己是怎么得罪人的都不知道!
人的立场不只是站左、站右、站中间那么简单。特别是在职场,个人的意见和态度即使真实也不代表着正确两字,何必那么坚决而又固执呢?维护立场的最好办法是游离,这似乎与中国的传统教育相差甚远,可这绝对是最好的立场。它不是中庸的同名词,它只是远离矛盾的焦点,只是在一切尚未定论之前,不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或者是为错误增加筹码,游离又有什么不好呢?游离形式是做回自己,做自己最擅长的,尽自己的本分,将工作态度彻底表现为一种单纯的职业精神,不与人争高低,不与人同流合污,这样的人才会有更好的前途。
福尔摩斯有一句话:“你们在看,而我却在观察。”想要在办公室斗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能够掌握主宰你命运的人的需求,必须学会像“娱记”一样观察、聆听和分析。那些掌握你命运的人可能是你的主管、总监,甚至是大老板。和他们一起工作交流,很多有用的信息都摆在你的面前,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对表面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帮助自己准确定位。该显身手时绝不含糊,该低调时绝不抢镜。
中层领导者在企业中扮演的其实是个尴尬的角色,因为“中层领导”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很多的风险。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有风险的职位?答案恐怕会多种多样。比如:当你“功高”足可“盖主”时;再比如:当你不再被上司所信任时,等等。职场中充满了“钩心斗角”,在个别品质不好的上司眼中,每个人都是他手中的棋子,在“他指哪儿你打哪儿”的过程中,你很可能成为他丢车保帅的牺牲品。
雍正年间有个大臣叫年羹尧,传说这年羹尧过去是雍正的包衣奴才。雍正能够坐上皇帝,年羹尧功不可没。在雍正做了皇帝后,年羹尧把持了朝政,掌握着军中大权。有一次,雍正到御林军中视察,看到整齐的军队,雍正指挥道:“向前走!”军队却一动不动。雍正很奇怪,就接着下命令:“向后退!”军队还是一动不动。雍正更奇怪了,就问年羹尧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自己下命令军队不听?年羹尧便说:“我是他们的统领,他们只听我的!”接着,年羹尧下令:
“向前进!”军队齐刷刷向前进!
“向后退!”军队齐刷刷向后退!
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年羹尧就被雍正免职了。
年羹尧被免职那是必然的,试想你连皇帝的权力都敢逾越,皇帝的心中会是什么滋味,皇帝心中不美,年羹尧小命自然难保。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开篇就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礼是指纲纪,分指君臣,名指公卿大夫。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的日积月累,其上下承接的社会秩序早已形成了一套无言的默契。换句话说就是当领导的指挥下属,就好像大脑指挥四肢,树木的根和干、枝及叶,要能够做到这样的流畅顺利,首先就得领导对待自己的下属,就像对待自己的四肢一样,照顾得细致入微,给下属提供养分和动力,就像根和干一样给枝叶提供一切。只有下属感觉他是你的左肩右臂,是你的四肢,才会发挥他的作用。
我们来看看诸葛亮辉煌的一生,诸葛亮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他成功地辅佐了刘备,也成就了自己的历史美名。
可以说,诸葛亮对刘备这位顶头上司是尊重和感恩的,我们可以从《隆中对》和《出师表》中一窥端倪。刘备死后,儿子刘禅即位,诸葛亮依然是尽心尽力的辅佐,尽管刘禅是有名的“扶不起的阿斗”,在一个乱世崛起的政治集团中,如果所辅佐的君主弱的话,随时都会有不可预料的政变。刘备兵败东吴,病死白帝城,局势就更微妙了,原来的政治领袖驾崩后,朝廷重臣欺负孤儿寡母的例子就更多了,后世的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如此。诸葛亮不但没有丝毫欺负刘禅,还真正做到了“出师未捷身先死”。
但有一点必须强调:不管是辅佐刘备还是辅佐刘禅,诸葛亮都是心甘情愿的,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也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作为“中层领导”的你,在单位里是出自自愿呢还是觉得自己可以走得更远?笔者的建议是,哪怕你有第二种想法,也还是要有心甘情愿的态度,这样才能既不被一把手猜忌,又不被下面的人取而代之,到了中层的位置稳打稳扎比什么都重要。再说明白点就是“红花需要绿叶扶”,红花当然是自己的上司了,为了自己的美好前景,那你就心无旁骜地去做好那片绿叶吧!
王金婷是部门主任,走马上任后就开始进行改革,并且把总裁原来的计划推倒重来。“当时并没有觉得总裁对我的举动发表看法,偶尔还会在会上向我点头示意,”王金婷说,“我觉得总裁对我是充分放权的,所以就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忽然有一天,总裁把她叫到办公室,说她的做法不是不可以,但实施起来有困难。总裁面带微笑,说话也平淡如水,可王金婷的心里却像掀起了五味杂陈的浪花一样。
王金婷犯了大忌。通常来讲,中层的角色应该是一把手的左膀右臂。这样的角色决定了中层没有决策权,所以中层不应该轻易做决策,更何况是和一把手唱反调的决策。
作为一名中层领导者,说话和做事都要尽量地符合这样一个角色特征。中层领导成就自己的最好方法是成就自己的上司,等到上司梦想成真了,你的梦想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