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中层,做好中层

什么是中层?中层是组织内整体架构的中间环节,是衔接上下级关系的中转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先生”。

首先,只有部门、公司运转良好,整个企业或者说集团才能够良好地运转,才经得起市场残酷竞争中的惊涛骇浪。这需要高层领导者的战略指令,需要每一个团队成员的通力配合,更需要衔接其间的中层管理者们去执行指令,去管理下属。

毋庸置疑,中层执行是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在企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这个环节失去了作用,整个企业的执行和基层管理就将陷入瘫痪。

当企业高层管理者拟定好战略或决策,接下去便是执行,在企事业单位里,贯彻执行任务者当然是中层管理者,他们将工作分解下去,推动下属员工不折不扣地执行任务。

有能力的中层领导者会使得整个组织的每个零件运转得有条不紊,使得整个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无能的中层领导者就像是无能的医生,可能导致整个机体组织的问题恶化,使得机体失去生命力。因此,中层领导者具有纽带的作用,是紧密联系着上下级之间的桥梁。

其次,中层管理者的角色不单单是纽带,还是上下级关系的一个缓冲地带。

他们在很多时候相当于一个缓冲器,对企业内的各种冲突起到缓解甚至是消除的作用,减少冲突对团队的损害。比较显而易见的便是作为冲突的缓冲器。因为组织内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既有领导与下属的冲突,也有领导之间、下属之间的冲突。中层管理者担当冲突的缓冲器,就是要隔离冲突的双方,避免矛盾双方的直接碰撞。由于中层领导者的介入,矛盾双方能够更为冷静地思考问题,做出符合理性的判断。比较常见的上下级的冲突过程中,高层领导的决策一般是通过中层领导下发到员工,基层员工发出的任何意见也要通过中层领导的过滤,或者是消化。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中层领导者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若处理不当的话,会两头不落好,最后不仅没有人支持,更严重者还会被孤立起来。

再次,中层领导者不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当权者,也不是金字塔底端具体工作的实际操作者,而是保证整个团队能够有效地运转的协调者。中层领导的角色很关键,处于整个企业的中间位置,既是上司的下属,又是下属的领导。上级的指示需要传达给下级,下级的需求也要反馈给上级。所以,如果是针对组织上必须执行的决议,对下属员工,要善于做思想工作。中层领导在组织内部与各方面都比较接近,容易与其他组织成员展开交流。一般情况下,基层员工也都愿意跟自己的直属领导进行表达。

身处中层,如果工作干得好,就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干得不好,就会两头受气、四面楚歌。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再强,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自身的能量平均分布到每一个需要的点和面上。因此,哪怕是世界上处事最八面玲珑的中层经理,也需要对精力进行一个恰当的分配,这样做起事来才能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有大有小。大体来说,一个中层管理者应该将精力分割成3块,70%是对上管理,20%是部门管理,10%是同级协调,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灵活调配。整体上保持这样一棵圣诞树的大概结构,对上负责为根基,部门管理为树干,同级协调为树尖,就可以为自己最大限度地拓展工作空间,工作效率就会比较高。

为什么最多的精力是分配给上司的?作为中层,你首先是一个被管理者,是上级决策的执行者,是他们手中的鞭子、开山的斧子,也是凝聚人心的传话筒。高层领导有什么想法,动动嘴,你替他们去实现。中层领导的工作价值,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中层领导最多的时间都应该花在理解与执行公司的决策上。上司为你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你走上了管理的岗位,就是需要你为公司和老板忠诚服务,成为他们“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左膀右臂。

同时,中层也要确保员工出色的工作能够及时得到认可;找到移除影响工作效率障碍的方式;鼓励员工成为协作者而不是相互拆台……总之,要做到使公司维持良好的运转。

古希腊人认为:一个人若是想超越他人,使他人顺服自己,使他人认同自己,就必须在自我理念或思维之间取得一种完美的平衡关系。认清自我,熟知自己的技能,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缺乏自我认识的中层领导者,不仅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更会给自己的团队造成极大的损害。

对于自我的判断和定位都来自于对整个世界的了解,都来自于“对全部事实的具体研究”,而真正的了解必须通过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获得。约翰·加德纳说过:“有才能是一回事,但要成功地发挥才能又是另一回事。”

那么,作为中层领导者要成功地发挥出自身的能力,甚至是才华,就必须在清晰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塑造和自我改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才能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保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不断地磨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确保自己是一个知道深浅的下属和上司。

要时刻记住,自己是承上启下的管理者:对上不可逾越,对下不可丧失权威。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是中层管理者获得事业成功的第一步,优秀的领导们都是从认识自己开始迈向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