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提高自己在女人面前的吸引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纯粹的外部因素:钱多,职位高等等,去提高场景价值
目前很多男人都在为这个奔波,就是这个“赚大钱,买房买车,不怕没有女人”的思想。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吸引是不长久的。
因为女人喜欢的也不是你,而是你赚来的钱。
并且,只要你的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比如,没以前有钱了,她也会离开你。
不仅如此,你靠外部物质“吸引”来的女人,往往是特别追求外部物质的女人,她们是不是你真正喜欢的女人呢?
其实更重要的是,即使是那些特别追求物质的女人,如果你完全凭借外部物质去吸引,而非常缺乏你自身的吸引力,连这些女人和你相处一段时间后也非常有可能离你而去。因为,对她们来说,去找另一个自身有点吸引力并且还能提供物质的男人,不见得很困难。
2操纵你给女人的潜沟通
这就是学习技巧。
绝大部分的吸引技巧,作用就是操纵你给女人潜沟通出去的信息。因为,女人判断是不是要被你吸引,都是她们通过潜意识来分析你的潜沟通信息。
假设一个自认社交价值比某个女人低的哥们,也就是他是低价值的身份认同,那么女人就会从他的言行举止流露出的潜沟通信息,通过潜意识的处理,得出他是低价值男人的结论,而不喜欢他。
那么,如果这时他学了很多吸引技巧,并且非常熟练,那么,即使他的内心还是低价值的身份认同,但这时由于他用的这些技巧,让女人误以为他是高社交价值的男人,所以对他产生吸引。
当然,如果你的吸引技巧发挥得不好,在用的过程中被女人的第六感(浅沟通)
捕捉到低社会地位值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发现自己用了很多技巧,一开始好像有效果,“泡”到她了,但后来还是好像没用,之后就会碰到她不回电话,不回短信这类的问题。
最后,这第二种,通过操纵你对女人的潜沟通来实现吸引的情况,是几乎绝大部分类似我这样,不是从小就讨女人喜欢的男人,成为魅力男人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少有的捷径!
它的缺点就在于,如果你本身还是低价值的身份认同,而你的高价值的表象是通过吸引技巧来维持的,那么,你如果要保持女人对你的吸引,你无法松懈,必须时时刻刻维持你用的技巧。这事我以前干过。这样就会比较累,是一种精神的累。而那一天,你觉得太累了,不想维持了,那么那一天很有可能就是她对你失去吸引的开始。
3实现高社会地位值的身份认同,让你自然地流露具有吸引力的潜沟通这样你就不用担心露馅,你不用担心下面说什么好,你也不用想下面用什么技巧好。你任意自然的言行举止就会对女人产生吸引。哪怕是一句最普通的“你好”也会对女人产生吸引。
因为你从心底里认同了自己是高价值的身份,这时候你就可以做你最真实的自己。在任意时刻,你当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都将会是对女人具有吸引力。
记得以前还在学校的时候问过一个同班的女同学,怎么样才能吸引女生?
她当时就告诉我:就做你自己。
问题是,当时的我还是低社会地位值的身份认同,无论当时我怎么告诉自己试图说服自己,说女人就应该喜欢我,我很牛,我很强等等都无济于事。只要我内心里还是认同的低价值身份,我的潜沟通就会告诉女人不要喜欢我。
所以,当时我采纳她的建议,就做我自己。想干嘛就干嘛,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结果非常失败。不是失恋的问题,而是根本谈不了恋爱,所有我有好感的女人都不喜欢我。
所以,当时的我,一心想干大事业,想赚很多钱,我当时想,大概只有我有钱了,才会有女人喜欢我,愿意和我在一起。那段时间,很多次都是我的左右手陪伴我度过寂寞的夜晚。
而且,我当时也坚信,就做你自己是没有用的。
之后的发生的事情,我想你已经知道了。通过吸引学,我的整个人生就彻彻底底地变了。依然是吃着六七块钱的盖浇饭,依然兜里只有几十块钱,但美女却像蜜蜂叮花瓣一样“缠”我。
其中有好几年的时间,我一直在试图用技巧等操纵女人对自己的印象和判断,为自己依然是低价值的身份认同暂时披上一层薄薄的高价值身份的皮。让女人以为我是高社会地位值的男人,这样给了我很多接触她们,了解她们的机会。
当时,说白了就是披着狼皮的羊。但这是必须的!
我一开始还披不好,这张皮还会掉,或者东露出一块,西露出一块的;接着随着经验增加,披的功夫是越来越好,渐渐做到滴水不漏;后来慢慢发现,这层高价值身份的皮自己也越来越厚,越来越感觉这不再仅仅是一层皮了,它和我身上的肉开始结合在一起了。渐渐地,这高价值身份认同的“皮”就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而不再是“披”着的了。
这就是“内化”。在学吸引学时,“内化”任意一个外部的技巧,都是把自己本来不会自觉自然地去做去说的东西,通过实践练习和心理调整,逐渐变成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会自然地流露,而不再需要提醒自己或者刻意地去做和说一些东西。
从一个很小的技巧,到整个身份认同,都有内化的过程。
人生和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是有一个必然的过程的。大的好比我们国家,即使近30年的经济发展已经是一个奇迹,但仍然不可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超过美国,一定是有一个必然的过程。
你和我都在这个学习吸引学的必然过程之中。一个人可能走得稍微远一点,那么他就想把走过的路上会发生什么,需要当心什么,哪条才是捷径等等,一并告诉后来的人。让他们的路好走一些,走得快一些。让你把推动这吸引学的责任早一点扛上自己的肩头,传给下一代。
这也是为什么市场经济在中国只要三十年就走完了英国需要三四百年,美国需要一百多年才能走完的路。
如果你想创造奇迹,捷径就是按照奇迹发生的规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