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误区:办事为自己准备好退路

有些事情,一旦办了就可能违情、违理、违法,使自己或别人遭受名誉、经济或地位的损害。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讲究策略和艺术,既能够不办,又可以保全自己的利益。另外,在办事情时,既要考虑到成功的一面,也要考虑到失败的可能,两者兼顾,方能周全。在欲进未进之时,应该认真地想一想万一不成怎么办,以便及早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任左都御史时,员外郎海升的妻子吴雅氏死于非命,海升的内弟贵宁状告海升将他姐姐殴打致死,海升却说吴雅氏是自缢而亡。案子越闹越大,步军统领衙门处理不了,又交到了刑部,经刑部审理仍没有结果。

这个案子本来并不复杂,但由于海升是大学士兼军机大臣阿桂的亲戚,审理官员怕得罪阿桂,就有意包庇,判吴雅氏为自缢,给海升开脱罪责。没想到贵宁不依不饶,不断上告,惊动了皇上。皇上派左都御史纪晓岚,会同刑部侍郎景禄、杜玉林,带着御史崇泰、郑徵和东刑部的庆兴等人前去开棺检验。

纪晓岚接了这桩案子,感到很头疼。不是他没有断案的能力,而是因为牵扯到阿桂与和珅。他俩都是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并且两人有矛盾,长期明争暗斗。海升是阿桂的亲戚,原判又逢迎阿桂,纪晓岚敢推翻吗?贵宁这边告不赢不肯罢休,能有如此胆量,实际是得到了和珅的暗中支持。和珅的目的何在?是想借机整掉位居其上的军机首席大臣阿桂。而和珅与纪晓岚积怨又深,纪晓岚若是向着阿桂,和珅能不借机整他一下吗?

开棺检验时,纪晓岚看到死尸并无缢死的痕迹,心中明白,口中不说,要先看看大家的意见。

景禄、杜玉林、崇泰、郑徵、庆兴等人都说脖子上有伤痕,显然是缢死的。这下纪晓岚有了主意,于是说道:“我是短视眼,有无伤痕也看不太清,似有也似无,既然诸公看得清楚,那就这么定吧。”于是,纪晓岚与同来验尸的官员一同签名具奏:“公同检验伤痕,实系缢死。”这下更把贵宁激怒了。他这次连步军统领衙门、刑部、都察院一块儿告,说因为海升是阿桂的亲戚,这些官员有意袒护,徇私舞弊,断案不公。

后来乾隆又派侍郎曹文植、伊龄阿等人复验。这回问题出来了,曹文植等人奏称,吴雅氏尸身并无缢痕。乾隆心想这事与阿桂关系很大,便派阿桂、和珅会同刑部堂官及原验、复验堂官一同检验,终于真相大白:吴雅氏是被殴而死。海升也供认是自己将吴雅氏殴打致死,制造自缢假象。

案情完全翻了过来,于是原验、复验官员几十人一下子都倒了霉!有被革职的,有被发配到伊犁的,唯独对纪晓岚,皇上只给他个革职留任的处分,不久又官复原职。因为纪晓岚曾说自己“短视”,这就为自己留了退路。

俗话说“狡兔三窟”,意指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即使其中一个被破坏了,尚存两个;如果两个被破坏了,还剩一个。这是一种居安思危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种有先见之明的预防策略。在办事中,我们不妨学学这一招。

办事诀窍

办事也是一种生存处世的智慧,这就要求我们在办事情时,先为自己留好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