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误区:逢人只说三分话,口不择言必遭患

说话比做文章难。做文章可以细细推敲,再三订正,说话则不然,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是难以收回的。所以,与人说话时要特别谨慎。

在某次宴会上,某人向邻座的太太讲起了某局长的秘密,表现出对那位局长的极大不满,并大大地说了一堆泄愤的话。

直到后来,那位太太才问他:“先生,你认识我吗?”

“很抱歉,我忘了请教您贵姓。”他回答道。

“我是你说的那位局长的夫人!”

这位先生窘住了,隔了一会儿,他镇静地问道:

“那么,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那位太太摇头作答。

“哦,还好,还好!”那人这才如释重负地说道。

显然,这位先生就犯了说话不分对象的毛病。幸亏那位太太不认识他,否则,不仅现场非常尴尬,而且他还可能因说局长的坏话而耽误自己的前程。

古时,在一个富人举行的一次寿宴上,客人同说“寿”字酒令。一人说“寿高彭祖”,一人说“寿比南山”,一人却说:“受福如受罪。”众客道:“这话太不吉祥了,且这‘受’字也不是‘寿’字,该罚酒三杯,另说好的。”这人喝了酒,又说道:“寿夭莫非命。”众人大怒道:“生日寿诞,岂可说此不吉利话!”这人自悔道:“该死了,该死了。”

同事发了奖金请客,就差一人未到。主人等急了,自言自语道:“咳,该来的还没来。”一客人听了,心中不快:“这么说,我就是不该来的了?”站起身走了。主人着急,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客人也不高兴了:“难道我就是那该走又赖着不走的?”一生气,告辞走了。主人苦笑着对剩下的一位客人说:“他们误会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最后一位客人想:“那说的就是我了呗。”于是最后一位客人也拜拜了。

中国有句俗话说:“言多必失。”意思是,一个人总是信口开河地说话,说得多了,言语中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太多私人的东西。你对事物的态度,对事态发展的看法,你今后的打算等会从言语中不经意地暴露出来,被你的对手所掌握,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战胜你。一个人说的话多了,自然会牵扯到其他人。同一句话由于时间、地点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会大相径庭,加上别人在传话的过程中会加上他个人的主观理解,你谈的内容信息被牵扯到的人收到时,可能已是面目全非了,很容易造成误解、隔阂。

办事诀窍

说话比做文章难。做文章可以细细推敲,再三订正,说话则不然,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是难以收回的。所以,与人说话时要特别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