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常言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办事过程中,则要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此,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有过经典的论述:“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议论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卑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聚,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上面两段话意思是说,和聪明的人说话,必须见闻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要有灵活的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敬仰;与有钱的人说话,言辞要大大咧咧;与穷人说话,要给予优惠或实利;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勇敢的人说话,要敢作敢当;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领导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须用切身利益说服他。
可见,说话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光要注意对方的身份,还要从对方心理上进行分析,地域、年龄、性质、职业、性格、文化修养、兴趣爱好等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看清对方的身份地位
比如,与领导说话或是探讨工作,就应该尽量用“请教”的语气,让领导多指导工作,多讨教办事经验,他会觉得你尊重他,看重他。在办事过程中,即使你全都懂,也要装出有不明白的地方,然后主动去问领导:“关于这件事,我不太了解,应该如何办?”或“这件事看来这样做比较好,领导还有什么指教的吗?”
领导一定会很高兴地说:“嗯,就照这样做”“这个地方你要修改一下”或“大体这样就好了!”如此一来,我们不但会减少错误,还会在领导面前呈现自身的价值。有了领导的帮助和支持,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2.解剖对方的心理
通过对手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及姿态,剖析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更真实、更细微的思想。常见的有: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垂头丧气、步履沉重说明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谈阔论是自信的流露。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急躁、苦思对策的表现,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自在的表现。
3.注意不同的地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习惯,很难改变。如果针对不同地域的人采用相应的说话方式,距离就会缩短,所谓“入乡随俗”也是这个道理。
陈毅同志在一次报告中说:“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可以预见,解放全中国已经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了!解放上海,更是指日可待!(台下爆发雷鸣般的掌声)过不了几天,(用生硬的上海话)阿拉这些土八路可以到上海白相相了!”(台下充满笑声)这样的话在那个地域的具体场合显得十分恰当,出语幽默又鼓舞人心。
4.需要注意的其他细节
除了上面的三点注意外,下面的六个小点也需要考虑。
(1)根据性别的差异。对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语言,对女性则可以温柔一些。
(2)根据年龄的差异。对年轻人应采用鼓动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让他们自主选择;对老年人则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3)根据职业的差异。不论遇到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紧密的语言与之交谈,这样对方与你的互融感就会大大增加。
(4)根据性格的差异。若对方性格豪爽,便可以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迟缓,则要“慢工出细活”;若对方生性多疑,切忌话语连篇,应该不动声色,使其疑惑自消。
(5)根据文化修养的差异。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说法应通俗易懂,多使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例子;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以采取高雅的说理方法。
(6)根据兴趣爱好的差异。对于有兴趣爱好的人,当你谈起有关他的爱好方面的事情时,对方大都会充满热情,同时也会在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
5.注意说话的场合
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场合对说话的影响和其他因素一样具体直接。从性质方面看,场合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正式场合指从事公务活动的场所,如会议室、办公室等。非正式场合指日常交往的娱乐场所,如家庭、商店、酒吧、电影院等。一般说来,正式场合社会制约性较强,说话时要注意做到准确规范,不失风度;而非正式场合比较宽松、随便,说话也不必一本正经,应以平易、通俗、幽默为宜。
从氛围方面看,场合有悲痛和喜庆之分。在喜庆的场合应该讲一些轻松、诙谐、幽默的话语,在悲痛的场合应该讲一些与场合的氛围协调的话语,这是起码的尊重。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从对象的数量看,场合有大小之分。有的场合人数较少,甚至只有一个对象,这种场合说话一般较为自由;有的场合人数较多,说话时要庄重。
6.注意说话的“关系环境”
所谓“关系环境”是指由关系的亲疏远近而构成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多,包括血缘关系、工作关系、朋友关系等。关系深浅不同,说话也应深浅不同。倘若和对方只是一面之缘,你却畅所欲言、无所顾忌,会显得没有修养;你与对方不是诤友,却见面劝其这样那样,会显得冒昧,好像是干预别人。因此,对关系不深的人,大可聊聊闲天,发发感慨,而对个人的私事还是不谈为好。但这并不是说对任何事都遮遮盖盖,见面绝不超过三句话。如果关系不一般,则可以不断地交流思想,推心置腹地交谈。如果对方遇到困难,可以帮对方出出主意,排忧解难。
办事诀窍
要把话说好,就要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光要注意对方的身份,还要从心理、年龄、性别、职业、性格、文化修养、兴趣爱好、地域等方面进行分析。只有做好这些功课,才能够做到“话到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