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别人的面子,看淡自己的面子

中国人酷爱面子,视尊严为珍宝。稍有点地位的人更加爱面子,若不慎作了错误的决定或说错了话,别人直接指出或揭露他的错误,无疑是向他的权威挑战,会让他很没有面子,损害他的尊严,刺伤他的自尊心。这样,指出错误的人不用说是办好事了,连立身都会有问题。

有一家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董事长讲话时将一个数字说错了。一个下属站起来,冲着台上正讲得眉飞色舞的董事长高声纠正道:“讲错了!那是年初的数字,现在的数字应该是……”结果全场哗然,董事长羞得面红耳赤。事后,这名员工因为一点小错被解聘了。

当然也有人做得很好,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有一家公司新招了一批员工,在见面会上。董事长逐一点名。

“黄烨(华)。”

全场一片静寂,没有人应答。

一个员工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董事长,我叫黄烨(叶),不叫黄烨(华)。”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笑声,董事长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报告董事长,是我把字打错了。”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站了起来,说道。

“太马虎了,下次注意。”董事长挥挥手,接着念了下去。

没多久,那个小伙子被提升为公关部经理,而叫黄烨的那个员工则被解雇了。

表面看来,这个董事长没有什么水平,那个小伙子在拍马屁。实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欠缺,犯错误、出洋相难以避免。作为下属,有什么必要当众纠正呢?如果这个叫黄烨的员工当时应答,事后再巧妙地纠正,就不会伤害董事长的面子了。他人有错时,要注意纠正的艺术,维护别人的面子。只有懂得维护别人面子的人才能够受到别人的赏识,这样办起事来才能够顺风顺水。

慈禧爱看京戏,常赏赐艺人一点小东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心情很好,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大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悄悄对慈禧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呢!”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有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就会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莲英灵机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李莲英机灵,嘴巧,常常替慈禧打圆场,难怪会讨得她的欢心。

有句话叫做“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老板错了的时候,也要维护他的尊严。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或场合,采取合适的方式纠正,以免让老板尴尬,自讨没趣。

办事诀窍

在社交场合,我们一定要注意维护好别人的面子,这样才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无形之中也增强了我们办事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