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世界华人演说家俱乐部品牌课程《总裁演说智慧》中分享到:取得良好说话效果的先决条件是让对方感兴趣,要引起倾听者的兴趣,就要符合倾听者的口味。
办公室里虽然都是一些老同事,但由于人们的相貌、体态各不相同,兴趣、爱好各异,对于倾听谈话的偏好当然也是形形色色,各有一套。有人喜欢听推理性的谈话,有人喜欢听情绪性的,还有喜欢带伤感性的、娱乐性的、辩论性的、揭露性的、哲理性的、文学性的……各有所好。
取得良好说话效果的先决条件是让对方感兴趣,要引起倾听者的兴趣,就要符合倾听者的口味。同样的内容要针对不同的倾听者进行调味。就像同样的食品原料,可以做成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不同风味的菜肴,说话的方式像改变食物的调理方式一样可以加以变化。如果希望得到自己的预期结果,就得照顾到听众的接受程度,好好研究一下话语的表达方式和适当的用词。
许多人说话时常以自我为中心,凡是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就认为对方必然感兴趣,殊不知对方却因为觉得无聊而猛打哈欠,根本没听进去。
有人在听到别人兴致勃勃地谈论诸如流行歌曲之类的话题时,就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脸色,打断别人的话题,喷出满口的哲学名词、文学术语,以表现自己的志趣高雅。这样的人最令人觉得倒胃口。
要让别人明了自己的意思,先要让别人愿意听。尽量贴近倾听者喜欢的口味,才能收到最大效果。只知道满足自己说话的欲望,而漠视倾听者的存在,与自言自语并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