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留路,利人利己

我在世界华人演说家俱乐部品牌课程《总裁演说智慧》中分享到:利众者伟业必成,一致性内外兼修。

要爽快地接受别人的意见,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是你的意见比较正确,而他人想要逃避责任的话,这又该如何是好?这样的情况比起自己爽快地接受他人的意见难得多了。

这个时候,不应该逼得他喘不过气,或说不出半句话,也就是所谓的“赶狗入穷巷”。他人被你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只好抓你的毛病反击。如果你不懂得给对方留些余地,对方表面上可能表现得很宽容,匆匆地随便找个台阶下,但内心的煎熬却不像表面的那样,这种屈辱有机会他一定会讨回来。如果你能够遇到一位心胸宽大且真正欣赏你的人,这是你的福气,你要心存感谢,千万不要因为这样就趾高气扬地不可一世。《孙子兵法》中也说过,攻敌时要留一条退路给敌人;若是把敌人团团围住而不留一条活路,敌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只好决一死战,全力反击。

有句俗话说得好:“得饶人处且饶人。”人在有理的时候不要咄咄逼人,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而要有容人容事的胸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是人们贴在弥勒佛身边的一副对联。从这副对联中,不难看出人们对大慈悲、大胸怀的敬仰之情。常怀宽容之心,实际上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和力量。史书载,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忍再忍廉颇的寻衅羞辱,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境界,终使廉颇翻然醒悟,从而给世人留下“将相和”的千古美谈。应该说,宽容是双向的,于人于己都有益。如果一味苛求别人,得理不饶人,这样不但于事无补,也伤了感情。